词条 | 南北通选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南北通选金代选拔士人的一种方式。金初,在灭辽及北宋后,急需统治人才与笼络士人。于是以科举选拔士人参与统治,但辽人科举考试以词赋为主,宋人则主攻经义,金统治者遂根据南、北士人所习之业开科选士,称南北选。随着金朝政权的稳定,南北士人所习之业渐渐融合。海陵王天德三年(1151年),遂并南、北选为一,罢经义、策试两科,专以词赋取士,称南北通选。 南北通选金代科举取士的一种方式。又称“南北通注铨法”。金初,在灭辽及北宋后,急需统治人才,遂开科取士。但辽人科考以词赋为主,宋人则专攻经义,二者难以合一,遂据南、北士人所习之业而选拔,分别以不同内容进行考试,时称“南北选”。随着金政权的稳定,南、北士人所习之业渐趋融合。海陵王天德三年(1151),遂并南、北选为一,罢经义、策试两科,专以词赋取士,称“南北通选”。参见“南选”、“北选”。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