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420-589Nanchao
东晋灭亡后南方相继建立的宋、齐、梁、陈四个王朝的总称,皆都建康(今南京)。
东晋元熙二年(420),刘裕废晋自立,建国号宋,史称刘宋。其疆域大致为黄河以南,是东晋南朝时期最大的。宋初社会比较安定,刘裕鉴于东晋门阀专政的教训,采取加强皇权,抑制大族势力的措施,继续推行土断,禁止私占山泽、人口。刘裕子刘义隆即位后,重视整顿地方吏治,注意发展农业生产,减轻百姓负担,在他统治的元嘉(424-452)期间,呈现了东晋以来少有的兴旺景象,历史上誉之为“元嘉之治”。元嘉末年,刘宋对北魏用兵失败而丧地折师,淮西及淮北四州沦于北魏。接着,宗室诸王为争夺皇位互相残杀,叛乱与征讨战争频频发生,皇权日益削弱,于是,禁卫军统帅萧道成伺机夺取政权。
升明三年(479),萧道成代宋称帝,国号齐,史称南齐或萧齐。齐初致力于“检籍”,即清查户籍。凡是伪冒户籍被清查出来,称为“却籍”,却籍的民户,全家罚充补兵远戍。许多检籍官吏乘机敲诈勒索、贪污受贿,致使“应却而不却,不须却而却”(《通典·食货典》),以钱买通官吏、涂改户籍的富人逍遥法外,穷人被诬为户籍诈伪,受到却籍的惩罚。永明三年(485),唐寓之在新城(今浙江富阳西南)发动起义,却籍户3万余人踊跃参加,声势颇大。南齐急忙派兵镇压,虽然起义失败了,但检籍也停止了。南齐宗室也如刘宋一样不断爆发争夺皇位的斗争,重演“骨肉相残”的丑剧。由于统治者无能,汉水以北的南阳与淮河以南的寿阳被北魏占领。中兴元年(501),雍州刺史萧衍领兵攻入建康,结束了这个只维持22年的短命王朝。
萧衍代齐称帝,改国号为梁,史称萧梁。梁武帝萧衍优容士族,改定士族谱牒,以保障他们的特权;设州望、郡宗、乡豪,专掌举荐旧族子弟;滥置州郡和增加官位,使他们都有官做。梁初原有23州、350郡,至梁中大同元年(546),竟有104州、586郡。他也重视拔擢寒门俊才,以满足寒族地主参政的愿望。对待宗室子弟,他则极力宽纵,封以王爵,委以方镇,只要他们不危及皇权,即便杀人越货、贪污纳贿、压榨百姓也不受制裁。弟萧宏肆意聚敛,库房百间贮满钱财,钱就有3亿余。他本怀疑库中私藏武器,及见是钱财,不仅不加责备,还夸萧宏“会过日子”。侄萧正德投降北魏, 后来又跑回来, 他亦不追究。他还大力提倡佛教, 广建佛寺, 笼络寺院地主。萧衍的这些办法, 旨在缓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避免互相残杀, 巩固梁家王朝的统治。但是,萧梁的政治却日益腐败,人民生活日益痛苦, 以至“人人厌苦,家家思乱”(《通鉴》160卷梁太清元年),当时农民起义有数十次之多,后来的“侯景之乱”也决非偶然。太平二年(557),在平定侯景之乱中脱颖而出的陈霸先取代了梁王朝。
陈霸先即帝位, 改国号为陈。陈的疆域局促于长江以南, 信州 (今湖北宜昌) 以东, 为东晋南朝时期最小。陈初, 梁的残余势力不断起而反抗, 江南寒族豪强则割据自立, 政局很不稳定。陈霸先的后继者逐渐巩固了统治, 宣帝陈顼比较注意农业生产, 鼓励耕垦, 实行免税, 促进寒族地主经济的发展。后主陈叔宝是有名的荒淫之君主,委政佞幸,纵情声色,饮酒赋诗,政治日坏。祯明二年(588),隋文帝杨坚大举伐陈,次年攻入建康,消灭陈朝,重新实现全国的统一。
南朝帝系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