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博喻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博喻

同时连用几个比喻,去比同一个本体(人或事物),从本体的各个特征去说明或描绘。又称“复喻”。宋陈骙《文则》说“博喻,取以为喻,不一而定。《书(指尚书)》曰:‘若金,用汝作砺;若济巨川,用汝作舟楫;若岁大旱,用汝作甘霖”。这段话出自《尚书·说命上》,殷王武丁用了三个比喻来说明大臣傅说的作用,即磨刀时,傅说可以起磨刀石的作用,过大河时,他可以与舟楫相比,天大旱时,他可以象甘霖一样。运用博喻须注意喻体忌雷同,要从本体的不同特征去寻觅新颖合适的喻体,从而使本体形象更鲜明具体。另外,在运用博喻中一般不换主体。还有一种博喻将几个比喻连在一起比几个意思。如唐韩愈《送石处士序》文中“与之语道理,辨古今事当否,论人高下,事后当成败,若河决下流而东注,若驷马驾轻车就熟路,而王良、造父为之先后也,若烛照、数计而龟卜也”,用了五个比喻,分别表示议论的流畅(若河决下流而东注)、熟炼(若驷马驾轻车就熟路)、洞察力(烛照)、有预见性(数计而龟卜),被比的是“语道理,辨古今事当否,论人高下,事后当成败”四个意思。这种博喻中几个喻体对要比的几个意思均适用。这与《尚书》那个文例(分开来比)不同,是一种合起来比的特殊博喻(以上可参见周振甫先生《文章例话》)。这两种运用博喻的方法,也可以交叉使用。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6:3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