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博爱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博爱道德范畴。指普遍的、广博的爱。《孝经·三才》:“是故先之以博爱,而民莫遗其亲。”唐韩愈把仁界说为博爱,“博爱之谓仁”(《原道》),并主张将其贯彻到一切人和事之中,“以之为己,则顺而祥;以之为人,则爱而公;以之为心,则和而平;以之为天下国家,无所处而不当”(同上)。孙中山强调“博爱”,他批判古代社会所谓博爱的狭隘性,指出“我国古代,若尧舜之博施济众,孔丘尚仁,墨翟兼爱,有近似博爱也者。然皆狭义之博爱,其爱不能及于人人。”因此,他主张广义之博爱,它“普遍普及,地尽五洲,时历万世,蒸蒸芸芸,莫不被其泽惠”(《社会主义派别及方法》)。博爱是近代资产阶级思想家、政治家所标榜、张扬的伦理道德原则,但仍难避免其局限性和伪善性。尽管如此,博爱道德的提倡对于调节人际关系、缓和社会矛盾冲突,也还有其一定的积极作用。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