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印第安人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印第安人Yindi’anren

美洲的最早居民。15世纪末, 哥伦布一行到达美洲时以为到了印度, 称当地居民为印第安人,即印度人;后来错误被纠正,但美洲的原来居民仍被称为印第安人。人类学者认为,印第安人头发色黑而硬直,颧骨突出,皮肤棕黄,属蒙古人种。一般认为印第安人主要是从亚洲东北部去美洲的,那里同美洲的阿拉斯加邻近,仅隔一道宽80公里、深50米的白令海峡。四五万年前的海平面比现在低100米以上,人们可以步行去美洲。一批又一批的印第安人先到阿拉斯加,再慢慢散布到整个美洲。初到美洲的印第安人主要靠渔猎为主,能制造粗糙的石器,会人工取火,会驾驶独木舟或小皮船,也会编制网具和兽皮衣服,可能有弓箭和陶器。后来定居从事农业,培育出玉米、马铃薯、番茄、烟叶、向日葵等作物,大大丰富了人类的生活。印第安人族系庞杂,分布广泛,彼此联系不多,16世纪初总共有1400万~1700万人,方言竟达1700多种。他们的社会发展极不平衡,大多处在原始社会时期。中、南美洲的玛雅人、阿斯特克人和印加人发展程度较高,逐步向奴隶制社会过渡,并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欧洲殖民者的侵入打断印第安人社会的独立发展,给他们套上殖民主义的枷锁。

印第安人Yindianren

美洲大陆土著居民,也是美洲大陆最早的居民。“印第安人”的称谓本是一个误解。1492年,哥伦布等人开辟新航路,到达美洲,误认为这里是亚洲的印度,故此把这里所见到的居民称为“印第安人”(意为印度的居民)。印第安人的祖先来自何方,学术界一直争论不休。有人认为来自亚洲,但至今尚无定论。印第安人在美洲大陆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美洲三大文化:玛雅文化、阿斯特克文化、印加文化是他们的杰作。印第安人对整个人类文明有突出的贡献,尤其在农业方面,今天世界范围内种植的玉米、马铃薯等农作物就是由印第安人栽培的。欧洲殖民者到达美洲大陆后,印第安人惨遭屠杀,他们的文化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哥伦布到达美洲

印第安人American Indians

美洲土著居民。分布美洲各国。属蒙古人种美洲支系。印第安语包括十几个语族。原信仰萨满教和原始宗教,现大多信基督教。其祖先系于二三万年前从亚洲东北部经白令海峡迁移到美洲。人口最多时达2000万。16世纪以来,被欧洲殖民主义者屠杀,人口急剧下降。现在有所回升,约3000万人(1978年),大多与白人、黑人融合。一般生活水平较低。

印第安人

美洲土著居民。15世纪末哥伦布发现美洲时,误以为到了印度,故把当地土著居民称为“印度人”。后来,为了与真正的印度人相区别,西方人改称他们为“美洲印度人”。我国翻译工作者为了避免混淆而将此名译为“美洲印第安人”。印第安人分为许多民族和部落,分布于南北美洲各国。属蒙古人种美洲支系。其祖先于旧石器时代末期从亚洲迁移到美洲,绝大部分从亚洲东北角经白令海峡进入北美洲,尔后逐渐向南扩散; 另有一小部分可能在比较晚近的时期由南太平洋群岛至南美洲西部海岸。在欧洲人到来之前,印第安人多达2000万。16世纪起受白人殖民统治,惨遭摧残。长期以来由于战争、屠杀、迁徙、疫病、同化等原因,人口锐减,直到20世纪才有所回升,现在包括各种混血人种在内约有2800万人 (1978年)。目前北美洲的印第安人多被集中在土地贫瘠的保留地内,中、南美洲的印第安人多处于半封建依附状态,只有分布在亚马逊河密林中的少数印第安人还过着传统生活。16世纪欧洲殖民者入侵前,处于氏族公社制的不同阶段,一些部落以母系氏族为主,另一些部落以父系氏族为主,个别的已由氏族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并建立了早期奴隶制国家。经济发展也不平衡,有采集、狩猎、渔业、畜牧业和农业,农业从刀耕火种到灌溉农业不等。住房形式多种多样,有窝棚、帐篷、木房、土坯房和石砌房等。印第安人对世界文化有突出的贡献。他们首先栽培了玉米、马铃薯、向日葵、木薯、可可、烟草等农作物。其次是对艺术的创造,制陶、纺织、编织、印染、雕刻、羽饰、刺绣等手工艺精湛,绘画艺术亦达到相当水平。讲印第安语,语言分属9大语系,有些印第安语已有文字,个别的已成为所在国的官方语言之一。原信万物有灵,盛行萨满教、图腾崇拜、守护神崇拜、太阳神崇拜和星辰崇拜。现在一般接受所在国的宗教信仰,住北美洲的主要信基督教,住中、南美洲的主要信天主教。现代印第安人大多数已与白人、黑人发生混血,纯血统的印第安人为数甚少。有的已通用英语或西班牙语。一般生活贫困,文化水平与白人相差很远、社会地位低下,大多从事体力劳动,在农场、牧场、矿山做工。随着各国工业化的发展,印第安人进入大中城市谋生的日益增多,已出现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开始组织自己的政治、文化团体,争取生存权利,反对种族歧视,重视保持印第安人的文化传统。

印第安人Americanlndians

美洲土著民族的总称。“印第安人”一词系哥伦布(Cristoforo Colombo, 约1451—1506) 对美洲土著居民的讹称, 后成为正式族称。有3,500万人(1970年),其中绝大多数(约96.7%)分布在拉丁美洲。属蒙古人种印第安类型。现存的较大的印第安民族有:克丘亚人、艾马拉人、图皮-瓜拉尼人、阿劳干人、奇布查人、阿塔帕斯卡人和阿尔衮琴人等。其祖先系于旧石器时代晚期从亚洲东北部经白令海峡陆续迁入。原约有1,200—2,000万人。十六世纪起受白人殖民统治,惨遭摧残。长期以来,由于战争、屠杀、迁徙、疫病、同化等原因,人口大量减少,直到二十世纪才有所回升。历史上曾不断起义反抗。目前,在某些国家和地区,仍遭受种族歧视和民族压迫。北美洲印第安人多被集中在土地贫瘠的保留地内;拉丁美洲印第安人多处于半封建性依附状态;少数人居住于深山密林,濒临绝境。十九世纪初先后挣脱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统治,近百年来,先后组织各种政治、文化、职业团体,为争取生存权利而斗争。语言分属九大语系,部分语言已有文字。原信万物有灵,盛行图腾崇拜;现大多改信基督教新教或天主教,但仍有传统信仰残余。殖民者侵入前,处于原始公社制的不同阶段,分为氏族、部落、部落联盟,个别已建立早期奴隶制国家。马雅文化和印卡文化在美洲影响深远。住房类型较多,有窝棚、帐篷、木房、土坯房或石砌房,尤以普韦布洛人的城堡式建筑最具特色。交通工具有雪橇、兽皮舟和独木舟等。一般喜爱纹身黥面。有的嵌戴耳栓、鼻栓和唇栓。行成丁礼。有年龄等级和秘密社团。传统经济为采集、狩猎、渔业、畜牧业和农业。农业从刀耕火种到灌溉农业不等。最先培植多种作物,如玉米、马铃薯、向日葵、番茄等。使用长矛、弓箭、刀、标枪和网。制陶、纺织、编织、印染、雕刻等手工艺精湛,绘画艺术亦达相当水平。现多从事农牧业,或当工人,文化上深受白人影响。一般生活贫困,教育水平较低。

印第安人

印第安人系美洲土著居民,属蒙古人种美洲支系。约3万至5万年前由西伯利亚到达阿拉斯加,后散布整个美洲。15世纪末共有4000万~6000万人。15世纪末欧洲殖民者侵入后,对印第安人采取野蛮的种族灭绝政策。至18世纪末,仅余800多万人。19世纪人口回升。1995年时约有4000万人,大部分印第安人居住在保留地,一部分移居大城市谋生。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7: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