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厄鲁特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厄鲁特蒙古旧部名。亦作额鲁特。清代西部蒙古的总称。元代称斡亦剌惕,明代称卫拉特(瓦剌)。东北之厄鲁特有陈、新之分。新厄鲁特,系准噶尔阿睦尔撒纳的后裔,于乾隆年间由新疆东迁至呼伦贝尔,后又移驻乌裕尔河一带。陈厄鲁特原为吉尔吉斯族,曾为阿睦尔撒纳之部属,随新厄鲁特东迁。雍正年间,新、陈厄鲁特皆徙呼伦贝尔驻防。 厄鲁特厄鲁特是ogeled的汉语音译,有时亦译作额鲁特,它是卫拉特蒙古诸部中古老的部落之一。清代文献有时误将其指称全体卫拉特人,有人进而主张“厄鲁特”即“卫拉特”之不同汉译,这是不对的。但正如历史上多次出现的那样,错误的东西,久而久之,往往被人们认同而加以使用,要纠正这种错误竟然很难。 厄鲁特部族名。清代对漠西蒙古诸部的总称。国外泛称“卡尔梅克”。明末清初,形成准噶尔、杜尔伯特、和硕特、土尔扈特四大部。17世纪中期后开始使用托忒文。各部分牧而居,互不统属。17世纪70年代,巴尔喀什湖东南伊犁河流域成为准噶尔政治中心和部族会宗地,统辖天山南北,势力远及中亚各地。18世纪中叶,厄鲁特蒙古各部先后实行盟旗制度。 厄鲁特见“卫拉特”(61页)。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