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原生质体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原生质体protoplast

仅由质膜包裹仍可维持其活性的基本生命单位。自1960年科肯 (C. Coc-king)首次用酶学方法大量获得原生质体以来,原生质体的研究和应用发展迅速,不仅在基础研究上利用,而且已成为生物工程的一项重要开发内容。
制备 采用酶学方法可顺利地分离出100多种植物组织的原生质体。常用的材料是叶肉细胞和培养细胞。制备原生质体的酶类主要为果胶酶和纤维素酶。果胶酶能分解胞间层使细胞分开,纤维素酶能消化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使原生质体脱出,有时也加用半纤维素酶。以花粉为材料制备原生质体时,需用蜗牛酶。细菌可用溶菌酶、真菌和酵母可用蜗牛酶得到原生质体。配制酶液一般要加适量甘露醇和钙离子等,以维持一定的渗透压和保护质膜。酶的种类与浓度以及渗透压高低随材料不同而作适当的选择。制备过程分一步法和两步法。一步法是将果胶酶和纤维素酶混合配制处理材料,一次获得原生质体;两步法是先用果胶酶消化细胞间的果胶,再用纤维素酶除去细胞壁而获得原生质体。因任何酶制剂均非纯品,常含某些有害物质,故在足量的前提下,酶的浓度不宜太高,酶解时间不宜过长,酶解完成后要充分洗涤,以保证原生质体少受损伤。
应用 ❶原生质体无细胞壁,通过物理和化学的方法可以有效地促进融合,克服有性杂交的不亲合性,开辟育种的新途径。1972年卡尔逊 (P. S. Carlson)等人首次将粉蓝烟草和郎氏烟草的叶肉原生质体融合在一起,创造了体细胞杂种的双二倍体植株。1977年麦杰尔斯(G. Melchers)等人将马铃薯和番茄的原生质体融合,得到了属间杂种。1986年日本日清制油公司用此方法育成二十碳五烯酸含量很高的小球藻,作为鱼类饲饵,已开始商品化生产。制药工业、酿造工业中都有通过细胞融合方法培育新菌种以获得新产品的成功例子。
❷利于将外源遗传物质导入原生质体,从而可获得遗传转化的工程植株,为研究核质关系、真核细胞基因表达的调控、改良农作物性状等提供了可能性。
❸通过原生质体对固氮菌的摄取建立共生关系,可能赋予非豆科植物固氮能力。
❹用于基础理论的研究,如研究细胞壁的形成、追踪病毒的侵染和增殖过程等。

原生质体

❶植物(包括细菌)细胞的细胞壁范围内的全部物质;
❷植物(包括细菌)细胞壁消失后的球状体。可用纤维素酶(细菌则用溶菌酶)处理取得。


原生质体

见“细胞”中的“原生质体”。

原生质体protoplast

脂质双层膜包围着原生质的活细胞。原指细胞,现常指植物细胞工程中脱去了细胞壁的植物细胞,由此可进行原生质体培养或细胞融合,再生成植株或得到杂种植株。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9: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