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反训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反训fanxun训诂学术语。即以反义词来解释词义的方法。有些词在古代含有相反的两义,如乱字有“治理”、“紊乱”两义,后世只通行“紊乱”一义。而《尚书·皋陶谟》“乱而敬”,《史记·夏本纪》作“治而敬”,以治训乱,便称为“反训”。这种情况在古代训诂中不乏其例。“反训”是训诂上的一条重要原则,它对训释古书很有帮助。例如《诗大序》:“哀窈窕,思贤才”之“哀”字,按常用义“哀伤”来解,是无法解通的。郑玄训“哀”为“衷”,意思亦欠显豁。钱钟书谓:“‘哀’即‘爱’。”他引《淮南子·说训》与《吕氏春秋·报更》二书之高诱注:“哀,爱也”为证,义便明白。“哀”义为“哀伤”,而又为“喜爱”,这里用的是反训的方法。又如《九章·怀沙》:“洎徂南土”旧注以“徂”训“往”,因而与下文之“北次”矛盾。吴孟复在《训诂通论》中认为:“徂,虽训‘往’,但又可训‘存’,则有‘留止’、‘阻滞’之义。窃谓《怀沙》之‘洎徂南土’,盖指‘上沅’,‘入溆浦’时留滞溆浦山中而言;次年折而北返,行至沅湘交流之处,而赋此篇,故云‘北次’。”这样便文从字顺,毫无扞格。这里也是运用反训的方法。由此两例,可见反训在训释古书中的作用。 反训即用反义词来解释词义。如《尔雅·释诂》:“乱,治也”。有些词在古代兼有正反两种意义,后世只通行一种。如《广雅·释诂》:“贷”训“借”又训“与”。《广雅·释言》:“陶”训“喜”又训“忧”。反训是古代语言中客观存在的现象。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