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口赋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口赋capitation

秦汉时政府向人民征收的人头税,或称赋。它由战国以前的军赋蜕变而来,故汉代仍以“为治库兵车马”的名义征收。但战国以前的军赋原是向国人(卿大夫士)征收的军役和军需品,后来演变为以“田”为单位向受田农户征收粮食等实物,渐与土地税合流。至秦,赋又从土地税中分离出来。《汉书·食货志》载董仲舒说,秦代有“田租口赋”。秦孝公十四年(前348)秦国“初为赋”,应即指口赋。由于是按口计算的,故又称“算”。又由于缴纳的是钱,以千钱为一畚(箕),故又称“头会箕敛”或“头会箕赋”。入汉,人口税分为算赋和口赋两种。算赋是对成年人征收的人头税。高祖四年(前203)开始实行,规定年龄在15~56岁成年男女,每人每年纳120钱,谓之一算。每年八月进行户口调查(“案比”)时征收算赋。为了抑制商贾势力和限制蓄奴,《汉律》规定“唯贾人与奴婢倍算”。为了促进人口繁殖,惠帝时曾规定女子年15~30岁未出嫁的岁出五算。口赋是对儿童征收的人头税。7~14岁的未成年男女,每口每年交20钱。汉武帝时改为3岁起征,并附加3钱供军马粮刍用费,称马口钱。元帝时把起征年龄改为7岁。

口赋

按人口征收的赋税。《资治通鉴·汉纪·昭帝元平元年 (公元前74年)》: “春,二月,诏减口赋钱什三。”如淳曰:“《汉仪注》: ‘民年7岁至14,出口赋钱人23,20钱以食天子,其3钱者武帝加口钱以补车骑马。’”

口赋

又称“口钱”、“口算”。中国古代征收的一种人头税。秦以前已经存在,泛指按人征收的“人头税”。汉起将人头税分为口赋与算赋两种,前者适用于未成年人,后者适用于成年人。口赋的起征年龄初为7—14岁,不分男女,征收的数额为每人每年纳口赋钱二十,供宫廷用费。汉武帝时改为3岁起征,口赋钱加征三钱,供补充车骑马匹用。元帝时又改为七岁起征,每人年纳二十三钱不变。汉末,个别地方有自1岁起征的。

口赋poll tax

中国旧时征收的一种人头税。秦以前已实行,如“田租口赋”、“头会箕赋”等著录。汉代开始分为“算赋”与“口钱”两项。算赋,是向成年人征收,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初为算赋,民年15~56岁,每人每年纳120钱为一算,治库兵车马。《续文献通考·户口考》说:“元代算赋之制,中原以户、西域以丁、蒙古以马、牛、羊。”口钱,汉代专指对未成年人所征的税,汉初规定:年7~14每人每年纳20钱。汉武帝改为从3岁起征,每人每年纳23钱,元帝时复改为按7岁起征。

口赋

亦称“口钱”、“口算”。秦汉时期的人头税。西汉时专指对三岁至十四岁未成年人所征口钱。原规定每人年纳二十钱供宫廷费用, 武帝时加三钱供补充车骑马匹用。元帝时改为七岁起征。汉末,个别地方有改自一岁起征的。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3:2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