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古今字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古今字gujinzi

汉字中同表某一个意义而字形产生时间有先后的字。凡产生于不同时期,意义上有承接分工、读音相同或相近而形体不同的一组组字,就是古今字。古和今,是就造字先后而言,先出现的为古字,后出现的即今字,联系二者的纽带是字义。
古今字是汉字应用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文字现象。由于上古汉字数量较少,所以一字多用的现象十分普遍。一个字往往要兼表多种意义,作几个或若干个词的书写符号。如“知”,既表示“知道”,又表示“智慧”;“说”既表示“陈述、解说”,又表示“喜悦”。这种文字兼义现象虽然可以缓解汉字数量的不足,但是也造成了语义分歧,影响交际。于是后来就产生了新字来取代、分担原来兼义字所表示的多种意义中的一个,使汉字做到分工明确。如新造“智”字取代“知”所表示的“智慧”的意义;新造“悦”字来分担“说”字所兼表的“喜悦”的意义。这种表示某一共同意义而产生时间有先后的字,就是古今字,也叫做“区别字”。
古今字主要有两类:第一类是与假借用法有关的古今字。这类古今字产生的原因是因为古字被假借义所占,所以便另造今字来表示本义。如“然”的本义是燃烧。《说文解字》说:“然,烧也。”后因读音相同而被借作指示代词,表示“这样”、“如此”等意义,于是另加形旁“火”,新造了“燃”字来表示本义。又如“莫”,本义指日落天黑之时。《说文》:“莫,日且瞑也。”后被借作无指代词,于是又加上形旁“日”,新造了“暮”字来表示本义。其他如孰—熟,县—悬,求—裘,止—趾,其—箕,匡—筐等均属此类。第二类是与词义引申有关的古今字。就是因为词义不断引申分化,古字兼义过多,于是便另造新字,或取代本义,或取代某一个引申义。如“益”,本义是水从器皿中漫出来,引申出“增加”、“利益”等意义。后来本字专表引申义,另造“溢”来表示本义。写—泻、奉—捧、暴—曝等皆同。取代了引申义的如“景”,本义是日光,引申出“景色”、“影子”等义,后造新字“影”来表示“影子”这一引申义。贾—價,昏—婚,竟—境,禽—擒等属此类。
从上述例字中可看出,古今字的显著特点是今字和古字在形、音、义三方面都有密切的关系。就字形来看,今字大多是以古字为基础,加上形旁构成的;就字音来看,今字大多沿用古字的读音;就字义来看,今字都是取代古字多种义项中的一项。

古今字Gujinzi

汉语文字学术语,指古代汉语中不同时代记录同一个词时所使用的不同的字。前时代数词数义共用的统用字为古字,后世为了区别词义而新造的分化字为今字。古和今是就造字的时代而言。古今字是汉字应用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文字现象,由于上古汉字数量较少,常有一字记录多词的兼职现象。但若干不同的词在文字符号上没有区别,容易造成语义歧解而影响书面交际,后世为了加以区别,就再造一个新字来分担原来兼义词所表示的多种意义中的一个或几个意义,使每个汉字和所对应的词的关系尽量简单明确。如“莫”,在上古时期表示黄昏的意思,又假借作不定人称代词和否定词,后来便造了个“暮”字表示黄昏义,“莫”便只作人称代词和否定词用了。就“黄昏”一义来讲, “莫”和“暮”就是古今字的关系。又如“贾”,本义是买卖,故可表商贾义;又引申作价格,一字多义。后世就造了“价(價)”字单表价格义,“贾”字只作买卖讲。就“价格”一义而言,“贾”与“价”也是古今字。又如“衰”字,上古时期有“衰弱”的意思,又可作“丧服”讲·防雨用的簑衣也叫“衰”。为了解决兼职过多容易引起歧解的问题,后世造了“缞”(也可写作“”专表丧服;)以造了“簑”字表示簑衣,“衰”只表衰弱,分工十分明确。古今字中今字与古字在意义上的关系有以下三种情况:❶今字表示古字的本义,这个本义可以是引申义的本义,也可以是假借义的本义。如“暮”表示黄昏义,是“莫”的本义;“採”表示摘採义,是“采”的本义;“溢”表示满出义,是“益”的本义等等。同种类型的还有“其与箕、匪与篚、然与燃、禽与擒、舍与捨、止与趾、要与腰等。
❷今字表示古字的引申义,如“价”是“贾”的引申义。又如“景”本义指日光,引申指由日光照射而形成的影子,于是造“影”字表示这一引申义。同种类型的还有弟与悌、解与懈、责与债、竟与境、取与娶、监与、道与导、赴与讣、知与智、见与现等等。
❸今字表示古字的假借义,如“辟”,本义指法,假借为逃避义,后来便造了“避”字表示借义;“僻”、“闢”、“譬”、“嬖”等字均是根据“辟”的假借义造出的今字。同种类型的还有戚与慼、采与探、或与惑、栗与慄、斗与陡、谢与榭等等。古今字的显著特点是今字和古字在形、音、义上均有密切的联系。从形体上看,一般是在古字上增加义符或更换义符。前者如禽与擒、莫与暮、取与娶等;后者如披与被、说与悦、敛与殓等。从所表示的意义上看,今字所表示的都只是古字所兼表的数词数义中的一项,有些兼职过多的古字,今字便不止一个。可见,古字与今字在意义并不完全等同。就声音上看,今字大多沿用古字的读音。古今字是历史发展中的历时现象,统用之初只有古字,不存在今字。今字对于古字是文字制订上有目的的分化, 与古字的联系是确定的。今字出现后,今字与古字各司其职, 应该分用。但有人仍不写今字而写古字,那是文人好古的习性使然。

古今字

训诂学术语。同一个词在古书中先后用不同的字表示,这样就形成了古今字。古字和今字只是两个相对的概念。正如清人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所说:“凡读经传,不可不知古今字。古今无定时,周为古则汉为今,汉为古则晋宋为今,随时异用者谓之古今字。”第一次使用“古今字”这一术语的是东汉的郑玄,他在注释儒家经典时,常以今字释古字,如《礼记·曲礼》注:“攘,古讓字。”“余、予,古今字。”根据前人对古今字研究的成果,我们将古今字分为两类:(1)由于文字随时异用造成的古今字,如:“西破疆楚,入郢。”(《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资治通鉴·赤壁之战》)这两例中的“疆”与“强”构成了古今字。这种变化是由于古今用字不同造成的。(2)由于词义分化造成的古今字,如“知—智、解—懈、见—现、被—披、禽—擒、益—溢、责—债、说—悦、舍—捨、信—伸、莫—暮、孰—熟、亦—腋”等。这类古今字有造字上的先后关系,古字指的是前代数词数义共用的统用字,今字指的是后代为示区别而制造的分化字。如“知”有“知道”、“了解”的意思,又有“智慧”的意思,这后起的“智慧”意,就用今字“智”表示,以便和本义区别。古今字与通假字不同。通假字是用音同音近的字来代替本字,是历史发展中的“共时”现象。而古今字是历史发展中的“历时”现象,最初使用古字的时候还没有产生今字,根本无法通假,今字出现以后,今字与古字各司其职,不能互相代替。

古今字

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指按照字的产生时代先后划分的字,古代造的字,叫古字,后来造的字叫今字。古今之名是相对的。狭义的即分别字,又称“区别字”。古代文字较少,一字常兼数词,后代另行造字加以分别。后造之字为今字,原字即为古字。今字一般以古字为声符,另加意符以示区别。如“智”是“知”的今字,知则为古字。“责”是“债”的古字,“债”为今字。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3:0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