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古代引黄放淤肥田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古代引黄放淤肥田

利用河水泥沙以改进农田土质为主的浑水灌溉。流经黄土高原的黄河、汾水等河流含泥沙量大,颗粒细,肥分多,引灌时澄浑排清既可造田,又可肥田,使富含肥分的泥沙沉积下来,改造盐碱地,是一种有别于以水分浸润为主的清水灌溉的灌溉方式。
引河淤灌有悠久的历史。前5世纪~前4世纪时,魏国曾引时属黄河支流的漳河浑水灌溉邺(治今河北临漳)田,改良盐碱地,大获其利。西汉贾让治河三策中也提到,战国时黄河大堤间“填淤肥美,民耕田之”,是对黄河水自然放淤的记载。西汉元朔中(前128年~前123年)在今山西西南部引汾水、黄河水灌河边沼泽地5000顷,改成渠田,是引洪淤漫造田的放淤工程。《汉书·沟洫志》载:汉武帝太始二年(前95年)白公引泾水灌田4500多顷,民众赞道:“泾水一石,其泥数斗,且溉且粪,长我禾黍”。粪即淤的意思。人工控制较好的放淤,唐代即有,而北宋熙宁时期(1068年~1077年)达到高峰。那时放淤的水源有黄河、汴渠等,设有斗门、涵洞、石(溢流堰)、引水渠、排水沟、田埂等工程,改大面积漫灌为方格淤灌,遍及今山西、陕西、河南、河北等省,号称淤田近7万顷。以后河水放淤多流行于民间。清代山西闻喜、绛县等地引涑水淤灌,春天往往先放一次淤。民国时,位于黄河下游的河南、山东等地修建了几处虹吸放淤工程。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8: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