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古代户籍制度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022 古代户籍制度古代实行全国人口管理的制度。统治者据以课役、征兵、别人户等级和职业而巩固统治。殷墟甲骨文载,商朝凡遇大征战,则“登人”,征集兵员,而以户籍为依据。据各国现有文献文物看,中国是全世界最早调查人口并制定户籍制度的国家。西周青铜器铭文载,周王常赏赐人口给贵族大臣,计算单位分人、夫、户、家。《周礼》载,西周已设司民官职,管理统计户口人丁定期向周王报告。周规定户籍文书存于“天府”,有关机构保管副本。古代户籍制度的特征是:❶户籍管理密切联系土地赋役,因封建社会的绝大多数人口务农。战国时几个国家的“上计”制度,就以地方官吏编制的户籍和赋役册籍为基础。西汉初的“初算赋”按人口课役,唐改租庸调为两税,郡县官府仍须造计帐。宋、明、清对“上计”都有发展。明之户口黄册别称赋役黄册,每户下人丁、事产并列。记明有无土地;有者记明土地多少、质量好差、税级等。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