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古体诗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248 古体诗

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近体诗形成以前,除楚辞体外的各种诗歌体裁,也称古诗、古风。唐代以后指区别于律诗、绝句的一种诗体。古体诗韵律自由,平仄不拘,字数不限,有四、五、六、七、杂言等形式。

古体诗gutishi

与“近体”相对而言的诗体。包括近体诗形成以前,除楚辞体外的各种诗歌体裁。也称古诗、古风。古体诗格律比较自由,不拘对仗,平仄和用韵也比较自由。除七言的柏梁体句句押韵外,一般均为隔句押韵,韵脚可平可仄,亦可换韵。篇幅可长可短。从诗句的字数看,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也可杂用长短句,为杂言体。五言和七言古体诗作较多,简称“五古”、“七古”。杂言有一字至十字以上,一般为三、四、五、七言相杂,而以七言为主,故习惯上归入七古一类。汉魏以来乐府诗原是配合音乐的,有歌、行、曲、辞等。唐人的乐府之作,有沿用乐府古题的如李白《蜀道难》,有即事名篇另立新题的如杜甫的“三吏”、“三别”、白居易的《新乐府》,都已不合乐,属古体诗范围。另有一种“古绝句”,以四句为单位,不讲平仄,与近体绝句不同,唐时也有作者,也属古体诗一种。
古体诗在发展过程中与近体诗有交互关系。南北朝后期有一种“新体诗”,是它们之间的过渡形式,它也开始讲求声律、对偶,但尚未形成完整的格律。唐代一部分古诗有律化倾向,如王勃的《滕王阁》。律诗格律定型后,诗人们也常在古体作品中溶入近体句式。而有的作者则有意与近体区别,多用拗句,间或散文化,李白、杜甫、韩愈等均有所创造。明清时学者对此有专门研究。

古体诗

诗体名。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与近体诗相对而言。也称“古诗”、“古风”。产生较早,形成于汉魏六朝,包括汉魏乐府古辞,南北朝乐府民歌,以及这个时期的文人诗。形式比较自由,篇幅长短不限,少者仅二、三句,每句或四、五言,或六、七言,杂以三至十一言,故称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其中以五、七言体较多,亦称五古、七古。多用口头语言,也不讲究对仗,押韵范围较宽,较自由,既可句句押韵,一韵到底,也可间隔换韵。

古体诗

又称“古诗”“古风”,为我国古代诗歌的一个种类。相对近体诗而言,此种诗体形成的时代较早,最初见于汉魏六朝时期。它吸收了《诗经》以及民歌的某些创作形式,包括汉魏六朝时期的乐府古辞、南北朝时期的乐府民歌,以及这个时期的文人诗等等。古体诗的形式比较自由,篇幅有长有短,短者只有两三句。古体诗的句子长短也各不一样,每句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不等,或者五言、七言中又杂以三至十一言,因此古体诗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体之分,其中以五言、七言最为常见,也称“五古”“七古”。古体诗在语言上,多采用民间的口头语言形式,通俗朴实,诗中不讲究词义与音韵的对仗,押韵的范围比较宽,换韵也比较自由,诗句中的平仄音调没有固定的规则,既可句句押韵,一韵到底,也可隔句押韵,中途变韵,是一种形式比较自由的古代诗体。自唐代以后,人们对古体诗的看法,习惯于把它和近体诗相比较,即凡是不遵循近体诗的创作原则与规律的诗歌,一律都称之为古体诗。

古体诗

诗体。又称“古诗”、“古风”,和近体诗相对。产生较早,每篇句数不拘,不讲究对仗、平仄,用韵也较自由。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以五言、七言为多,简称“五古”、“七古”。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3:2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