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句读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句读judou也作“句逗”。旧时称文辞语意已尽处为“句”,语意未尽而须停顿处为“读”,书面上用圈(句号)和点(读号、逗号)来标记。 句读对古书的标点。古书一般是不断句的,前人读书时要自己断句。没能断句的古书,读起来会感到很困难,而且可能将文章意思理解错了。如《论语·秦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反映孔子轻视民众。而梁起超在《孔子讼冤》中,断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并解释为“义即关于君主立宪。民众已有此知识,就立刻实行之;民众尚于此知识,就开发民智,创造条件,准备尽速实行之。”两种断句,意义截然不同,歪曲了原意,并为为我所用创造了良机,可见句读是多么重要。古人常用符号“、”来断句。在句终处点在字的旁边为“句”,在语意未尽而需停顿处,点在两字的中间为“读”,或叫“逗”,合称“句读”或“句逗”。后世用符号“。”标为“句”,用符号“、”标为“读”,因此句读又称为“圈点”。学习文言文,明确句读是一项基本功,应多下些功夫。在标点古文时,首先应通读全文,在了解全文大意的基础上,先断开能断的句子,然后逐渐缩小范围。对不易断开的字、句,就要仔细研究前后语句的含义,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的联系,看看断在哪里语义才正确。其次,要注意语法,重视文言虚词。最后,还要注意文章的层次和文体的特征。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