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史官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史官

官名。历代皆置。编撰历代历史官员的通称。《史记·秦始皇本纪》: “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 《旧唐书·职官志二》: “史馆: 史官 〔古者天子诸侯,皆有史官,以记言动、历数之事。至后汉明帝,召当时名士入东观,撰《光武纪》,而史官因以他官兼之。魏明帝始置著作郎,专掌国史,隶中书。晋改隶秘书省,因而不改。贞观年修《五代史》,移史馆于禁中。史官无常员,如有修撰大事,则用他官兼之,事毕日停〕。” (参见:史馆)

史官

中国古代以记事为主、兼掌历象日月阴阳度数的官员。夏商两代均设有史官一职。周代史官名称已有大史、小史、内史、外史、左史、右史等六种。汉兴以后,武帝设太史令,王莽设柱下五史,东汉时设兰台令史,魏晋南北朝时设著作郎、著作佐郎与撰史学士。自隋以迄唐宋,有起居舍人、起居郎、修撰。修国史、同修国史等。元代设翰林兼国史院,明清两代则只称翰林院,内设编修,检讨。自汉以后,史官分为两途,一为太史,职掌天时星历,如同明清两代的钦天监正,与记事无关; 一为著作郎、修撰、编修之类,负责撰述记注,亦可称太史。记事是史官最重要的任务,记事须遵守“君举必书”、“据事直书,善恶不隐”的原则。为保留真历史,史官每冒生命危险,不畏斧钺,秉笔直书。史官记事方法极为客观精确,不仅对策命、章奏、封拜、毙免等随事记录,且在君王临朝时,旁听观察,退而编录。史官地位,极为尊贵。明清时国史馆的纂修官,须由翰林院的编修兼任,而翰林被常人称为太史,足见封建国家对史官的尊重。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9:2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