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史晨碑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史晨碑前碑全称《鲁相史晨祀孔子奏铭》,也称《鲁相史晨孔庙碑》,通常称《史晨前碑》。刻于东汉建宁二年(公元一六九年)。纵231厘米,横112厘米。无额。隶书,17行,行36字。记载鲁相史晨奏祀孔子的情况。后碑刻于东汉建宁元年(公元168年),碑名《鲁相史晨飨孔子庙碑》,通常称《史晨后碑》。隶书,尺寸同前碑。14行,行36字,记载孔庙祀孔之事。现存山东省曲阜孔庙。《史晨碑》为著名的汉碑之一。前后碑书风一致,当为一人所书。清孙承泽《庚子消夏记》评此碑:“字复尔雅超逸,可为百世楷模,汉石之最佳者也。”何绍基跋此碑:“东京分书碑尚不乏,凡遇一碑刻,则意度各别,可想古人变化之妙。要知东京各碑结构,方整中藏,变化无穷,魏、吴各刻便形板滞矣。”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虚和则有《乙瑛》、《史晨》。”杨守敬《平碑记》:“昔人谓汉隶不皆佳,而一种古厚之气自不可及,此种是也。”《史晨碑》是东汉后期的产物,整章布局统一和谐,井然有序,结字工整方正,端庄典雅。中敛而四面拓张,波磔分明,疏密有致。笔致古朴,字体秀润,中锋圆笔,逆入平出,轻重相间,提按并施。笔力劲健遒逸,布白疏朗明快,字里行间,空旷舒展,为汉隶成熟期方整平正一路的典型,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251 史晨碑东汉隶书碑刻。因碑石前后两面刻字,故又称《史晨前后碑》。灵帝建宁二年(169)立于曲阜孔庙。前碑17行,满行36字,为《鲁相史晨祀孔子奏铭》。后碑14行。每行36字,为《史晨飨孔庙碑》。两碑隶法修饬紧密短度森严,用笔圆润,点画绰约多姿。影印本有商务印书馆的周大烈藏明初拓本等。 史晨碑东汉隶书碑刻。因为两面刻文,又名《史晨前后碑》。建宁二年(169年)立于鲁县孔庙。前碑为《鲁相史晨祀孔子奏铭》,后碑为《史晨飨孔庙碑》。前后碑字法度森严,沉雄道健,为汉隶代表作品之一。 史晨碑东汉隶书碑刻。也称史晨前后碑。东汉建宁二年(169)立于山东曲阜孔庙。此碑前后两面并刻于一石。前碑全称鲁相史晨祀孔子奏铭,俗称史晨前碑。后碑全称鲁相史晨飨孔子庙碑,俗称史晨后碑。碑文记述鲁相史晨祭祀孔子的事迹。碑高231cm,宽112cm。前碑隶书17行,行36字;后碑隶书14行,行36字。此碑是汉隶成熟期的代表作之一,其风格方整平正,笔致古雅。清代万经评曰:“修饰紧密,矩度森然。”杨守敬亦云此碑具有一种古厚气息。 史晨碑碑阳为《史晨前碑》,东汉灵帝建宁二年(公元169)刻;碑阴为《史晨后碑》,东汉灵帝建宁元年刻。碑圆首,有额无题,高207.5厘米,宽85厘米,厚22.5厘米,隶书,阴刻。《史晨前碑》,全称《鲁相史晨祀孔子奏铭》,又称《鲁相晨孔子庙碑》、《鲁相史晨奏祀孔子庙碑》。碑文17行,每行36字,刻鲁相史晨请求祭祀孔子的奏本。《史晨后碑》,全称《史晨飨孔子庙碑》,又称《汉鲁相晨谒孔子冢文》、《史晨飨孔庙后碑》。碑文14行,每行36字,记述祭祀孔子之盛况及修治与孔子有关的遗迹事。前后碑书法相似,书写端正典雅,笔法含蓄蕴藉,健劲遒逸。结构疏密匀称,提按得法,风韵自然跌宕,法意俱全。是汉隶的代表碑刻之一。现存曲阜孔庙大成殿东庑。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