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叶圣陶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152 叶圣陶1894—1988现代作家、儿童文学作家、教育家、出版家。1923年起任商务印书馆编辑,抗战胜利后成为开明书店负责人之一。曾兼任中学、大学教员。在长期编辑生涯中,先后主编或编辑过《诗》杂志、《文学周报》、《笔阵》、《国文杂志》、《中国作家》、《中学生文艺》、《国文月刊》等多种重要的文学与语文教育刊物;发现、培养和举荐过一批青年作者,其中不少人(如巴金、丁玲、戴望舒等)后来都成为知名作家。他还编辑过几十种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撰写过10多本语文教育方面的论著。他先后出任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副署长、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等职。 070 叶圣陶1894—1988教育家。1911年毕业于苏州公立中学,次年开始任小学教员。“五四”运动时期,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1923年任商务印书馆编辑,参加了中学新学制课程标准草案的起草工作。编过《文学旬刊》、《小学月报》、《妇女杂志》、《中学生》等刊物。先后在几家中学、大学任教。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出版署副署长、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主持全国教材编审工作。曾当选为一至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会委员。并历任《中国语文》杂志编委、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国语言学会名誉会长、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名誉会长等职。提出“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教育思想。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主张培养学生独立思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教师不断学习,努力提高思想觉悟与业务水平,严于律己,为人师表。强调语文教学须听、说、读、写并重。认为不应该离开语文教学目标和规律灌输政治道德信条,可使学生在理解课文过程中自然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其教育和语文教学理论论著收入《叶圣陶论教育》、《叶圣陶语言教育论文集》。 199 叶圣陶1894—1988现代作家。原名叶绍钧,笔名圣陶、元倩等。苏州人。中学毕业后在南方城镇从事了十年之久的小学教育,写出十余篇文言小说。“五四”时期开始新文学创作,1921年与茅盾等人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此后长期执教,主编过《文学旬刊》、《小说月报》,主持过开明书店的工作。同时从事短篇小说、童话、散文等创作。长篇小说《倪焕之》影响较大。他的创作最能代表文学研究会的现实主义方向。抗战时移居四川从事教育和编辑工作。胜利后返回上海主持“文协”事务。建国后,历任国家出版总署副署长、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文史馆馆长等职务。人民文学出版社先后编辑出版过《叶圣陶选集》、《叶圣陶短篇小说集》、《叶圣陶文集》。 叶圣陶1894—1988Yeshengtao现代作家,著名教育家。名绍钧,江苏苏州人。早年喜爱文学,中学毕业后,任小学教师达十年之久,以后又在小学、大学教书。其间还编辑过《小说月报》和《中学生》等刊物。1921年1月,与沈雁冰、郑振铎等人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是我国新民主主义文学史上第一个文学社团。在大力进行文学创作的同时,他写了多篇指导语文教学的文章,与夏丏尊合作编写了《阅读与创作》、《文心》、《文章讲话》等专著,在新民主主义时期的语文教学中发生过重大影响。他在语文教学中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及其与写作的密切关系, 主张从实际出发构思写作,摆脱了以往把读写割裂起来的错误观点的束缚,是我国现代语文教学理论的奠基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 历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职务。1980年,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编辑了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著名语文学家吕叔湘在《序》中指出: “通观圣陶先生的语文教育思想,最重要的有两点。其一是关于语文学科的性质:语文是工具,是人生日用不可缺少的工具。其二是关于语文教学的任务:教语文是帮助学生养成使用语文的良好习惯。”较为准确地指出了他的语文教育思想的核心。叶圣陶的文学创作成就也很大,《倪焕之》、《潘先生在难中》、《多收了三五斗》均为现代文学史上的名篇, 他的小说中有不少是表现学校教师的生活的作品。 叶圣陶1894—1988Yeshengtao现代作家、教育家。原名叶绍钧,字圣陶,苏州人。13岁入苏州第一中学堂读书,17岁时因家贫无力升学,在乡镇做小学教员,1914年开始发表作品,1919年加入“新潮社”,是文学研究会的发起人,倡导“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1923年起任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从事创作和文学评论。1939年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解放后曾任教育部副部长,出版总署副署长,中国民主促进会副主席、主席,中央文史馆馆长等职。长篇小说 《倪焕之》(1928)是叶圣陶的代表作,作品描写小学教员倪焕之的人生道路, 反映从辛亥革命到大革命失败这一历史时期知识分子的思想历程和精神风貌,富有时代的启迪性。小说着重刻画了倪焕之热情、正直、善良、追求理想又软弱无力的性格特征。叶圣陶的作品还有短篇小说集《隔膜》、《火灾》、《线下》、《城中》、《未厌集》等,这些作品遵循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反映了二、三十年代的社会现实, 在艺术上冷峻而朴实、严谨而自然、淡泊而隽永。散文集有 《剑鞘》、《脚步集》、《未厌居习作》、《西川集》等等。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四三集》等,这些作品给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著作收入《叶圣陶文集》、《叶圣陶散文》 (甲集) 和 《叶圣陶童话选》。 叶圣陶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生于1894年,卒于1988年。原名叶绍钧,笔名叶圣陶。江苏苏州人。1911年,中学毕业后即开始做小学教师。1914年,开始从事文学创作活动,先用文言写小说,1919年以后,则用白话文进行创作。1921年,与茅盾等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此后虽然仍在大、中学校继续任教,但将主要精力投入写作和编辑工作。这期间,叶圣陶曾做过《小说月报》、《妇女杂志》、《中学生》等报刊的编辑。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叶圣陶由苏州辗转来到四川,继续从事教育和编辑工作。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在上海开明书店继续从事编辑工作。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叶圣陶曾先后担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等职,还历任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会委员等。叶圣陶一生辛勤笔耕,留下了丰厚的文学作品,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篇小说集《隔膜》、《火灾》、《线下》、《城中》、《未厌集》、《抗争》、《四三集》等,散文集《脚步集》、《未厌居习作》等,新诗集《雪朝》,杂文集《西川集》,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论文集《阅读与写作》、《文心》、《文章讲话》等等。1954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叶圣陶短篇小说集》、1958年又出版了《叶圣陶文集》。叶圣陶是我国现代文学史、教育史上具有巨大影响的作家、教育家,他对中国的文学与教育事业做出很大贡献。 叶圣陶1894—1988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1912年中学毕业后在小学执教并从事文学创作。1921年与沈雁冰、郑振铎等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提倡“为人生”的文学观。与朱自清等创办中国新文学第一个诗刊《诗》。创作出版中国第一个童话集《稻草人》以及小说集《隔膜》、《火灾》等。1928年创作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倪焕之》。1923年任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后任开明书店编辑。主编过《小说月报》、《中学生》等刊物。创作态度严谨,语言朴素凝练,明净隽永,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副署长、教育部副部长,当选为全国人大第一届至第四届代表和第五届常务委员,全国政协第一届和第五届常务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主席、名誉主席等职。 叶圣陶叶圣陶 (1894—1988),中国小说家、教育家。原名叶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1912年毕业于苏州公立第一中学(草桥中学),后在苏州、上海、杭州等地任小学、中学教师。 叶圣陶叶圣陶(1894—1988),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原名绍钧,字秉臣,笔名叶陶、湛陶、秉诚、孟言等,江苏苏州人。因家境清贫,1912年中学毕业后即开始当小学教师并从事文学创作。“五四”运动前,参加了李大钊、鲁迅支持的“新潮社”。1921年,与沈雁冰等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还与刘延陵、朱自清等创办了中国新文坛上第一个诗刊 《诗》,并出版了中国第一个童话集 《稻草人》 等。 叶圣陶1894~1988现代作家、教育家。原名叶绍钧。生于江苏苏州一平民家庭。中学毕业后曾任小学教师,同时着手教育改革。1919年加入新潮社,开始发表白话作品。1921年,与茅盾、郑振铎等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提出文学“为人生”的主张。至1925年,已出版《隔膜》、《火灾》、《线下》等短篇小说集。其中的《潘先生在难中》 (1924),描写同名主人公卑怯自私、苟且偷安的灵魂,画出了一般知识分子在政局动乱中的心态,为其名篇佳作之一。1923年出版的《稻草人》,以饶有情趣的文字,为儿童描绘了“天真的乐园”和黑暗的社会现实,是中国最早的一部童话集。1926年后,创作的短篇小说集《城中》、《未厌集》,开始反映现实斗争。1928年发表的长篇代表作《倪焕之》,反映从辛亥革命到大革命时期部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人生道路,对进步青年产生了巨大影响。30年代的创作题材继续扩大。《多收了三五斗》 (1933),描写了农村不合理的现实与农民的反抗情绪。童话集《古代英雄的石像》(1931),也明显增强了集体主义意识和乐观向上的精神。此后以较多精力从事编辑工作,与人合作编写出版了语文教学指导书籍,为中小学语文教学做出了卓越贡献。建国后曾任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总编辑等职。 叶圣陶叶圣陶 (1894—1988),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原名绍钧,字秉臣,笔名叶陶、湛陶、秉诚、孟言等,江苏苏州人。因家境清贫,1912年中学毕业后即开始当小学教师并从事文学创作。“五四”运动前,参加了李大钊、鲁迅支持的“新潮社”。1921年,与沈雁冰等发起组织 “文学研究会”,还与刘延陵、朱自清等创办了中国新文坛上第一个诗刊 《诗》,并出版了中国第一个童话集 《稻草人》等。 叶圣陶作家、教育家。江苏省苏州市人。生于1894年10月28日,卒于1988年2月16日。中学毕业后,任乡镇小学教员10年。1919年开始在《新潮》、《小说月报》等刊物上发表小说、新诗和散文。1921年与周作人、沈雁冰等12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1923年起在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任编辑,后主编《小说月报》。1930年到开明书店任编辑,主编《中学生》杂志,并编辑和主编多种期刊、中小学语文教科书。1949年初到北平,任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出任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副署长、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辑,教育部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等职。是全国人大第1~4届代表、5届常委,全国政协1届、5届常委、6届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主席、名誉主席。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隔膜》(1922)、《火灾》(1923)、长篇小说《倪焕之》(1929)、散文集《脚步集》(1931)、童话《稻草人》(1923)等。此外还有《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1980)等论著。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