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司徒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司徒官名。夏、商时期始置。掌佐天子处理国家民政。《汉书·百官公卿表》: “文帝二年 (公元前178年)复置一丞相。有两长史,秩千石。哀帝元寿二年 (公元1年) 更名大司徒。” (参见: 司空) 司徒官名。西周始置。金文多作司土。掌管十地及教化之事。春秋时沿置。晋国曾因僖侯名司徒,遂改司徒名称中军。《国语·周语》上: “司徒协旅。”。注称掌合师旅之众。西汉哀帝元寿二年 (前1) 改丞相为大司徒,与大司空、大司马并列三公,然其地位远不及汉初丞相重要。武帝以后大司马大将军即为事实上的宰相。不过形式上的行政程序还要通过大司徒。东汉时改称司徒,主管教化,为三公之一。魏沿置,但三公为虚衔,不与朝政 隋唐时司徒等三公参议国事。宋、元沿置,用作对大官之加官,至明废。清代尊称户部尚书为大司徒。 司徒官名。西周始置,金文或作“司土”。春秋沿置。掌管土地、人民及教化。晋因避僖侯名讳,改称中军。汉哀帝时改丞相为“大司徒”,东汉改称“司徒”,均为三公之一。后成虚衔。明废。 司徒官名。掌国家土地、人民及其教化与师旅等事,在《周礼》为六卿之一。《国语·周语上》:“司徒协旅。”春秋时齐、鲁均有设置。《左传·昭公四年》:杜泄谓季孙,“吾子为司徒,实书名”。《左传·成公二年》:晋败齐师于鞍,齐辟司徒之妻问,“锐司徒免乎”?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