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司马相如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034 司马相如前179—前117

西汉辞赋家。字长卿,蜀郡成都人。景帝时为武骑常侍,因病免,后又与枚乘等交游。工辞赋。所作《子虚赋》为武帝所赏识,因得召见,又作《上林赋》,武帝用为郎。曾奉使西南,后为孝文园令。其赋大都描写帝王苑囿之乐,田猎之盛,擅长夸张渲染,文采富丽,但有堆砌辞藻之病。原集已散佚,明人辑有 《司马文园集》。

司马相如前179—前118SiMa Xiangru

汉代文学家。字长卿。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人。少时好读书,学击剑。景帝初年,被派往长安学习儒家经典,后为景帝武骑常侍。因景帝不好辞赋,称病辞官,去做梁孝王门客,与著名文人邹阳、枚乘、庄忌等交游,作《子虚赋》。梁孝王死,归蜀,娶临邛富人卓王孙寡女卓文君。因友人杨得意推荐,被汉武帝招见,为之作《上林赋》,被任以为郎,曾奉命出使巴蜀。后被人指控受贿,免官,不久复职。晚年任文园令,称疾免官,卒于家。
司马相如是汉赋的代表作家,《汉书·艺文志》著录其赋29篇,今存6篇。其代表作《子虚赋》、《上林赋》前后衔接,上篇借子虚和乌有先生之口夸饰齐楚两国土地之广、物产之富、畋猎之盛,下篇借亡是公之口,铺叙汉天子上林苑的豪华壮丽及其射猎的盛况,以压倒齐楚,说明诸侯之事不足道,篇末写汉天子翻然悔悟,认为“此大奢侈”,“乃解酒罢猎”,以寄寓讽谏之意。作品极力铺张渲染,辞藻富丽,气势宏阔,有力地宣扬了汉朝的强大气魄和声威。它们奠定了汉大赋铺张扬厉的体制和劝百讽一的传统。此外,今存司马相如的赋作还有《长门赋》、《大人赋》、《美人赋》、《哀秦二世赋》4篇,全为骚体。《长门赋》相传是为陈皇后失宠而作,篇中写失宠嫔妃的愁怨,深婉细腻,哀楚动人,对后世宫怨题材的作品有一定影响。司马相如还提出“赋家之心,包括宇宙,总览人物”,和“合綦组以成文,列锦绣而为质”的作赋理论,为其他赋家所借鉴。其赋作的缺点是铺张过甚,内容欠充实,且好用奇僻字,作品缺少真挚情感和独特个性。
其散文成就也很突出。他出使巴蜀时著有《喻巴蜀檄》和《难蜀父老》,为汉朝开发西南夷的政策辩护,文章写得有气势,有文采。又有《上书谏猎》,表达了对武帝的忠心。其绝笔之作《封禅文》采用赋体,颂扬汉天子的功德,以备朝廷封禅之用,体现了作者不甘寂寞、润色鸿业的愿望。诗仅存《琴歌》和《郊祀诗》二首。后人常把他与司马迁并提,以表示对其文学成就的推崇。
其作品被明代张溥辑为《司马文园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司马相如前179—前118

字长卿,小名犬子,西汉蜀郡成都(今四川省)人。西汉著名的辞赋家。少时好读书,学击剑。景帝时任武骑常侍,景帝不好辞赋,梁孝王来朝,随从中有游说文士邹阳、枚乘、庄忌等人,相如一见如故,便称病免官,客居于梁数年,著《子虚赋》。梁孝王死后,相如回蜀,路过临邛,携富商卓王孙之女文君私奔归成都。后汉武帝读《子虚赋》,颇加赞赏,召见任为郎。曾奉使西南,转迁孝文园令。晚年免官闲居,郁郁而卒。所作赋二十九篇,其中以《子虚赋》、《上林赋》最负盛名。他的赋以宏大的结构、华丽雕琢的词语、铺张排比为艺术手法,描绘了汉武帝时代的新兴景象。对两汉魏晋的辞赋影响较大。明人辑有《司马文园集》,《史记》、《汉书》 中有传。

司马相如前179—前118Sima xiangru

西汉辞赋家。字长卿,成都人。景帝时为武骑常侍。后免官游梁, 与邹阳、枚乘等同为梁孝王门客。在梁写了 《子虚赋》。梁孝王死, 投靠旧友临邛县令王吉。临邛富人卓王孙之女卓文君新寡,她听了司马相如弹琴后,对他非常敬慕, 于是在夜间投奔相如, 和他一起回到成都。武帝即位后,读了 《子虚赋》,深为赞赏。司马相如被召见后又写《上林赋》进献,被拜为郎。后来他出使西南夷,对沟通汉与西南少数民族的关系起了积极作用。晚年因病免官。司马相如的文学成就主要是辞赋。《子虚赋》、《上林赋》是他的代表作。此二赋虽不作于同一时期,但内容上前后衔接,它描写王侯贵族田猎之盛、夸耀帝王苑囿之大, 颂扬了大一统皇朝无可比拟的气魄和声威,反映了那个时代劳动人民所创造的物质文化的一个侧面,对统治者的过分奢侈作了委婉的劝戒,在当时有进步意义。但其讽谏作用,正如扬雄所说:“靡丽之赋,劝百而讽一,犹骋郑卫之声,曲终而奏雅”。在艺术表现方面, 采取主客问答形式。结体宏大, 夸耀铺张, 气势壮阔。使用了大量连词、对偶排句、层层渲染, 更增添了文章词采的富丽。但有时铺张过分, 夸耀失实, 又堆砌词藻, 僻字连篇。此二赋在汉赋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确定了 “劝百讽一”的赋颂传统,奠定了铺张扬厉的大赋体制。后来一些描写帝都、田猎等的大赋, 无不受其影响。司马相如还有 《大人赋》、《美人赋》、《长门赋》、《哀二世赋》。其中 《长门赋》是一篇别具风格的抒情小赋,写得委婉曲折,对后世宫怨一类的诗作具有一定影响。司马相如的散文《谕巴蜀檄》、《难蜀父老》写得很苍劲, 具有明显的西汉散文的特色。明张溥辑有《司马文园集》, 收入 《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司马相如前179~前117

西汉著名的辞赋家。字长卿,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人,小名犬子,幼时就爱好读书。景帝时为武骑常侍,但由于景帝不爱好辞赋,他就托病辞官,游于梁国。梁孝王和他的文学侍从邹阳、枚乘等都爱好辞赋,司马相如便成为梁孝王的门客,创作了 《子虚赋》。梁孝王死后,他回归蜀地,在临邛结识了当地富商卓王孙寡女卓文君,并以琴心挑动。文君慕司马相如之才,二人双双私奔到成都。文君当垆卖酒,资助司马相如念书,成为历史上的佳话。
武帝继位之后,偶读《子虚赋》,大为欣赏。狗监杨得意趁机推荐司马相如,武帝召见了他。相如又作《上林赋》,武帝大喜,拜他为郎,后升任中郎将,奉命出使西南,为沟通汉与西南少数民族的关系做出了贡献。晚年辞官病死。
司马相如是西汉赋大家。据《汉书·艺文志》说他有赋29篇,现存6篇,另3篇仅存篇名。《子虚赋》和 《上林赋》是他的代表作。赋以主客问答的形式展开,楚国的子虚和齐国的乌有先生相互夸耀自己国家的博大,物产丰富,极尽铺排夸张之能事。两篇赋篇幅宏大,描写的场面壮观,文辞华丽,讲究排偶,是汉大赋的典型代表,对后世辞赋家影响很大。
他的另外一些赋,如 《长门赋》、《美人赋》、《大人赋》、《哀秦二世赋》等,以《长门赋》最为有名,描写宫中失宠女子的心理真切细腻,是小赋中很有特色的一篇,对后代宫怨一类题材的诗歌有很大影响。

司马相如前179—前117

西汉辞赋家。字长卿,小名尤子。因慕战国蔺相如,故改名。景帝时为武骑常侍,武帝时为郎官、中郎将、孝园令。曾与卓文君相恋私奔,当垆卖酒,成为文坛佳话和文学题材。口吃而善著书,是汉赋全盛时期的主要作家之一。有赋二十九篇,今存六篇,《子虚赋》、《上林赋》最负盛名。其赋结构宏大,词采富丽,纵横自如,但有堆砌词藻之病。对当时和后来辞赋写作影响颇大。原集已散佚,明人辑有《司马文园集》。

司马相如公元前179—前118

西汉辞赋家。字长卿。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市)人。少时喜欢读书并学击剑。汉景帝时为武骑常侍。因景帝不好辞赋,他称病免官,来到梁国,著有《子虚赋》。梁孝王死后,相如归蜀,琴挑临邛富商卓王孙寡女卓文君,文君私奔相如,同归成都。武帝即位后,读了他的《子虚赋》,深为赞赏,因得召见。又作《天子游猎赋》以献,武帝大喜,拜为郎。两次奉命出使西南,对沟通汉与西南少数民族的关系起了积极作用。曾因被指控出使受贿而免官。1年后,又召为郎,常称病闲居。后拜孝文园令,继而病免,终病卒。他的赋结构宏伟,纵横自如,文采华茂,气魄雄浑。司马相如是汉赋最高成就的代表,其赋对西汉魏晋的辞赋影响很大。《汉书·艺文志》著录其赋29篇。其散文今存《喻巴蜀檄》、《难蜀文志》、《谏猎疏》、《封禅文》,诗今存《琴歌》、《郊祀诗》。明人辑有《司马文园集》,收入《汉魏朝百三家集》。

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前179——前117

字长卿,因慕战国时蔺相如的为人,改名相如。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市)人。少年好读书击剑,青年时因得仕宦为郎,事汉景帝为武骑常侍。后客游于梁,作《子虚赋》。梁孝王死后,他回到成都,与卓文君私奔。武帝即位,复任为郎,又拜中郎将,奉使西南。受人指控,停职,后复召为郎,拜孝文园令。善著书,学问很广,精通文字学,是汉赋的代表作家,有赋29篇,今存6篇,《子虚赋》、《上林赋》是其代表作品。两赋极写天子、诸侯田猎之盛,皇帝苑囿之大,旨在歌颂皇朝的声势气魄,迎合统治者好大喜功的心理,篇末虽有讥谏之句,其实只是“劝百讽一”。其赋结构宏大,词采富丽,绘声绘色,反映出作者的学识和丰富的想象力,有“不师故辙,自摅妙才”的评价。另传有《长门赋》、《美人赋》、《大人赋》等。《长门赋》所写陈皇后失宠后的悲凉生活,委婉曲折,对后代宫怨一类题材的诗篇发生很大的影响。他在作赋的理论上,提出“一经一纬,一宫一商”的“作赋之迹”,和“苞括宇宙,总揽人物”的“赋家之心”。但有堆砌词藻之病。他的散文,如《喻巴蜀檄》《难蜀父老》,意沉力劲,简当深切,刘勰称之为“文晓而博喻,有檄移之骨焉。”


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前179~前117

西汉辞赋家。字长卿,少名犬子,慕战国蔺相如之为人,改名相如,西汉蜀郡成都 (今成都市) 人。少学击剑,好读书,擅长词赋。汉景帝时,以资为郎,在京城为景帝的 “武骑常侍”。后弃官东游梁国,作梁孝王的宾客。时梁国为全国文学活动中心,在此常与枚乘、邹阳等名士交游,写下不少佳品,其最有名者为 《子虚赋》。梁王死后,回成都,好友临邛 (今邛崃) 县令王吉邀请入府暂住,识临邛第一富家卓王孙之女文君,相爱私奔成都,不久回临邛,开一家小酒店度日。后卓王孙同意女儿婚事,分给童仆、钱财,便又回成都购田地、房屋。汉武帝即位后,倾注全力写成《天子游猎赋》上奏,得武帝赞赏,即封为郎。拜中郎将,出使西夷,使邛、筰、冉、駹、斯榆等族归附,汉政府就此设置10余县,属蜀郡。写有名篇 《难蜀父老》。晚年住长安附近茂陵 (今陕西兴东) 而卒。其赋文字华丽,气势宏伟,为后世辞赋家效法。逝世后,汉武帝派人收集遗稿,仅收到 《封禅文》 1篇,其余散佚。其重要著作载 《史记·司马相如传》 和明汪士贤校刻本《司马长卿集》。

司马相如前179~前117

西汉辞赋家。蜀郡成都(今属四川)人。字长卿,原名犬子。少好读书,学击剑,慕蔺相如为人,故更名。以訾为郎。事景帝,为武骑常侍,因病免。客游梁,旋归蜀。以琴心挑卓王孙寡女文君,结为夫妻。后得卓王孙分予僮百人,饯百万,成为富人。他口吃而善著书,尤其工于辞赋。所作《子虚赋》为武帝所赏识, 因得召见, 又作《上林赋》, 用以为郎。曾以中郎将奉使西南夷。后拜孝文园令。其赋大都描写帝王苑囿之盛、田猎之乐,极尽铺张之能事,于篇末则寄寓讽谏;富于文采,但有堆砌辞藻之病,对汉魏六朝文风有较大影响。及以病免官后,家居茂陵。病甚时武帝派使取其书而人已死。有遗札言封禅之事。原有集已散佚, 明人辑有《司马文园集》。

司马相如前179~前117

西汉辞赋家。字长卿,蜀郡成都(今属四川)人。景帝时,任武骑常侍,后免官赴梁,为梁孝王门客。武帝时,以《子虚赋》被召见,任为郎。曾奉使西南。晚年为孝文园令。作赋29篇,今存6篇。《子虚赋》、《上林赋》为其代表作。二赋以庞大的结构、富丽的语汇描写诸侯、天子的苑囿之盛和畋猎之乐,借以歌颂汉家的功德,最后以讽谏帝王不要过于奢侈收束全文。司马相如赋确立了劝百讽一的传统,奠定了大赋的体制。后世将他与扬雄并称“扬马”,与司马迁并称“两司马”。另有《长门赋》、《大人赋》、《哀秦二世赋》也较受传诵。散文有《谕巴蜀檄》、《难蜀父老》等,行文铺张夸饰,也有辞赋之风。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7:3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