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合肥市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合肥市

合肥市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之一,地理坐标在北纬31°31′-32°37′、东经116°40′-117°52′。因东淝河与南淝河于此汇合而得名。位于江淮之间,南濒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是安徽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教、信息、金融和商贸中心。现辖3县4区和3个开发区,总面积7266平方公里,人口446万。其中,城区面积125平方公里,人口166万。
合肥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5.7℃。最冷1月,平均气温2.4℃;最热7月,平均气温28.4℃。春秋两季与夏季相交时期雨水最多。天公不作美时,有旱、涝、寒流、低温、淫雨、倒春寒、大风、晚霜冻等灾害。
合肥素以“三国故地,包拯家乡”而驰名。合肥青山绿水环抱,街头树木成阴,是一座花园式的绿色城市。现存名胜古迹中,以包公祠、包公墓、逍遥津最为著名。合肥是中国重要的科教基地和交通枢纽,已开通至日本、韩国的不定期包机。
合肥地名的文字记载始见于司马迁《史记》。早在新石器时期,合肥就有人类活动。古文化遗址中出土的石斧、石镞、石制削器和陶纺轮、骨针等文物,说明合肥人祖先在早期社会就生活在这块土地上,从事农业、手工业、渔猎等。长丰县朱家集9座战国末期楚墓,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其中玉雕舞女显示出战国时期长袖舞的手工艺发达。
合肥地处吴头楚尾,在经济上、军事上历来占有重要地位。素有“淮右首郡,吴楚要冲”、“淮右襟喉,江面唇齿”之称。合肥历史名人有五代吴国的缔造者杨行密,北宋清官包拯,晚清诗人龚心容、周光龙、江云龙,近代史上洋务派首领李鸿章,首任台湾巡抚刘铭传,辛亥革命时期上将倪映典、天吴士谷、范鸿仙,北洋军阀时期卫立煌,国民党高级官员吴忠信,革命英烈柯武东、刘敏、徐百川、童宜仙等。合肥市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1992年有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6处。
包公祠位于合肥市包河公园内,是包公幼年读书的地方。祠内现存有清刻包公石像和有关珍贵文物。包公墓与包公祠遥遥相对,迁安着包拯遗骨。墓园建筑古朴庄重,环境肃穆安静,与附近的包公祠等共同组成了包拯纪念区。
逍遥津位于合肥市北面,古为淝水上的一个渡口,现已辟为公园。园内有湖,面积百余亩。湖中岛上有亭、坛和张辽衣冠冢。这里是三国古战场,《三国演义》中的“张辽大战逍遥津”即发生在这里。
逍遥津附近的教弩坛是曹操为教练强弩手以抗击东吴水师而筑的高坛。坛上现存明教寺、屋上井和听松阁等古迹。明教寺建于南朝,屡经兴建。
合肥素有“科技城”之美誉,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拥有中国科技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等30余所高等院校和中科院合肥分院等200多个科研机构,近20万科技人员,智力资源在全国同类城市中名列前茅。
合肥交通十分便捷,区域旅游线路成熟,是去黄山、九华山、天柱山、明皇陵、寿州古城、亳州等理想的中转站。

合肥市

位于安徽省中部,北倚江淮丘陵,南临巢湖。南淝水穿城而过,地势平坦,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1949年设市,现为省会和经济、科教中心,面积458平方公里,人口95.4万。工业有冶金、机械、电子、纺织、化工、轻工和食品等。交通运输主要靠淮南铁路连通京沪、皖赣、宁铜等和新建大型骆岗机场。名胜有包拯墓、教弩台和逍遥津。

合肥市

合肥市

古为庐州,战国属楚,秦汉属九江郡领合肥县。后汉置合肥侯国,建安中为扬州州治。三国时属魏,晋时属淮南郡。东晋侨置汝阴郡,改合肥为汝阴县。《隋书·地理志》载,开皇初废汝阴郡,恢复合肥县。自隋至清,先后为庐州、庐江郡、庐州路、庐州府治。1929年裁庐江府,为合肥县。1949年析置肥东、肥西二县,并于城区设合肥市,定为省会。合肥古城,几度变迁。《太平寰宇记》载:汉合肥故城,“在今县(城)北”。东汉末年,战乱不息,合肥成为废墟。据《三国志·魏书》记载:建安五年(200),扬州刺史刘馥单骑赴任,重建“合肥空城”。魏青龙元年(233),为防御吴兵围攻,魏将满宠曾放弃旧城,分筑“合肥新城”。嘉庆《合肥县志》载:“新城移址,在鸡鸣山麓。土城废基,至今犹存,周围三里”。《读史方舆纪要》载,西晋统一后,废三国时所筑新城,迁回合肥旧址。南梁天监五年(506),北魏占合肥,梁豫州刺史丰睿领兵围城,堰淝水,灌合肥,破魏军。战后,城区又成废墟。合肥旧城,地势低洼,唐贞观年间(627—649),大将军尉迟敬德在旧城东南高地重筑土城。《读史方舆纪要·城邑考》载:“唐贞元(785—804年)中,刺史路应求以(合肥)古城皆土筑,特此甓焉。”从此合肥始有砖城,因“合肥分野入斗度多”,当时称为“金斗城”。合肥自古就是政治、经济、军事要地。《史记·货殖列传》称合肥为南楚都会,《太平寰宇记》称合肥为淮南重镇,经济、军事地位都很重要。《汉书·地理志》载:“合肥受南北湖皮革、鲍木之输,亦一都会也”。《读史方舆纪要》称庐州为“淮右噤喉,江南唇齿”。综观历代战例,自大江而北进者,得合肥则可西向申、蔡(豫南地区),北向徐、寿(江北地区),而取胜于中原。中原得合肥,则振江南之吭而拊其背矣。因此,历来“淮西有事,必争合肥”。


合肥市

合肥市是安徽省的省会,全市面积7226平方公里,人口386万,城区面积72平方公里,人口75万。1989年国家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提出在全国开展创建卫生城市活动以后,合肥市委、市政府大张旗鼓、扎扎实实地坚持抓“创建”,1990年即获得全国卫生城市称号。此后,合肥市继续抓创建,从发展经济的高度,强化对创建工作的领导;以改革精神调整城市管理运行机制,理顺城区关系;依法治市,充分发动群众参与创建,不断取得新的进步。主要表现在:(1)基础设施建设成绩显著,城市功能日臻完善。市区交通状况大大改善,污水得到彻底根治;供热、供气(煤气)工程进度较快,有效降低了市区大气总悬浮微粒,自来水供应能力大大提高;市容整洁,公厕数量足,水厕率100%,垃圾日产日清,处理率100%;窗口单位卫生清洁,有保洁制度;注重住宅小区建设,改善了居住条件,提高了环境卫生质量;园林绿化继续取得成绩,全国绿化委员会、林业部再次授予“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城市”称号。(2)宣传教育形成网络,市民现代环境意识普遍提高。(3)城市综合管理效果明显,摊点管理、交通管理、市容卫生管理均不断改善。(4)除害灭病和防疫工作取得成效,市民健康水平明显提高。食品卫生管理制度健全,从业人员健康合格率、五病调离率、卫生知识培训率,均达到或超过国家规定指标等。
合肥市创建卫生城市工作常抓不懈,成效显著,在取得“全国卫生城市”称号后,不仅巩固已取得的成绩,而且不断开拓“创建”工作。经全国城市卫生检查团安徽检查团认真检查综合评价,1992年再次授予合肥市“全国卫生城市”称号。


合肥市

市区 庐州府城隍庙 段芝贵住宅 李鸿章住宅楼 李国衡住宅 高家祠堂(映典小学旧址)李鸿章享堂 大雁墩古文化遗址 烟火古堆古文化遗址 大古堆古文化遗址 三国新城城址 桃花店古墓葬群 环城公园东汉古墓 大孔祠堂
长丰县 魏家古堆遗址 大锅盖遗址 白燕墩遗址陈坝遗址 紫燕墩遗址 刘陈古堆遗址 李家古堆遗址 刘湾老包遗址 龚丘寺遗址 庄王墓 吴家双古堆 马家古堆墓 孤堆战国墓 大古堆古墓 大孤堆汉墓 枣林汉墓群 军张墓群 三孤堆汉墓 吴王坟百花公主墓 三元古堆战场
肥东县 药刘遗址 小赵遗址 乌龟滩遗址 镇湖塔 刘氏宗祠 包家祠堂 吴大墩
肥西县 古埂岗古文化遗址 刘老圩 舒王墩 太平天国城墙 张璋墓 周味韶墓 解正新墓 城墩遗址(高店乡) 白庵庙墩遗址 陈墩遗址 霸王墩 戴大郢大墩遗址 王古城 城墩遗址(中派乡) 茅墩头 翟家城 黄花墩 张马墩 袁小墩 西凉城遗址 方桥大墩 郑大墩 张老圩 童氏祠堂 清真寺 城西桥 大王殿 周老圩 转心楼 董氏祠堂 乱墩孜汉墓 宋墩 马鞍墩 乱墩衖墓群 曹操运河

合肥市

安徽省省会。总面积7266km2,市区面积458km2。2000年总人口438.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43.1万;市区人口135.5万,其中非农业人口107.5万。年平均气温16.3℃,1月均温4.9℃,7月26.7℃。年降水量894.6mm。全市国内生产总值324.73亿元,人均7410元。工业总产值296.85亿元,农业总产值64.44亿元。拥有机械、电子、冶金、化工、纺织、轻工、食品、建材等工业部门。有耕地26.6万hm2。主要农产品产量:粮食142.9万t,油料27万t,肉类22.9万t,禽蛋7.94万t,水产品10.26万t。有淮南铁路复线、合九铁路汇经合肥。2000年铁路客运量485万人,货运量185万t;公路客运量4465万人,货运量1157万t。南郊的骆岗机场有飞往国内20多个大中城市和直飞香港的固定航班。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有中国科技大学、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高等院校9所,在校学生6.9万人。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7.86万。城市建成区面积125km2。市区道路面积1264万m2,公共汽(电)车营运车辆1548辆。自来水日供水能力85万t,年供水总量1.97亿t。园林绿地面积3290hm2,建成区绿化面积4006hm2。有逍遥津公园、包河公园、包公祠、明教寺等景点。市西有三国合肥城遗址,城南巢湖为著名风景区。合肥市2003年总人口456.6万,其中市区人口155.87万人。全市地区生产总值484.96亿元,工业总产值534.86亿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1.4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7.43亿元。高等院校24所,在校学生15.25万人。

合肥市

位于安徽省中部,安徽省省会。省直辖市。南临巢湖,南肥水穿城而过。汉置合肥县,东晋改汝阴县,隋以后为庐州府治。1949年2月设市。面积7266平方公里,人口 402.7万(市区62平方公里,人口112.7万)辖东市、中市、西市、郊区4区及肥东、肥西、长丰三县。历史上为皖中重要商埠,今已成为安徽省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及综合性工业城市。有机械、钢铁、化工、电子、纺织、印染、食品、轻工、建材等行业,产品包括电视机、自行车、手表、冰箱,洗衣机、电解铝、轮胎、塑料、烧碱、挖掘机、液压机、汽车、拖拉机、电力变压器等。设有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中国科学院安徽分院等多所高等院校和众多科研单位,享有科技城的称誉。城市建设获联合国人居中心颁发的意大利古里亚国际荣誉奖。园林化建设很有特色,有公园城市的称誉。淮南铁路经过,与皖赣铁路相连;合肥九江铁路兴建,使之与京九铁路接轨。水路经巢湖可通长江。公路已网络化,可直达省内外大中城市。水陆交通便利。名胜古迹有逍遥津公园、包河公园及包河祠、包拯墓、教弩台、张辽衣冠冢、明教寺等。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4: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