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吉隆坡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吉隆坡Kuala Lumpur马来西亚首都和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最大工业中心。位于马来亚西海岸内侧中段。人口约100万。马来亚中部地区传统的物资集散地。工业门类较多。 吉隆坡马来西亚首都,全国最大城市,联邦直辖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人口93.8万 (1980年),华人和华侨约占2/3。位于马来半岛西部海岸内侧中段,巴生河及其支流鹅麦河汇流处,西距巴生河口43公里。西北东三面由丘陵和山脉环抱。面积连郊区243平方公里。1857年,华侨来此开采锡矿,逐步发展为城市。“吉隆坡”的马来语读音“瓜拉隆坡”,意为“泥泞的河口”,因矿场尾砂淤塞,河口一片泥泞,故称。1896年成为联邦行政首府,1957年独立后成为首都。市内风景秀丽,巴生河以东为商业区和住宅区,以西为政府机关区。郊区废矿坑蓄水成湖,作花园湖及养鱼。石灰岩丘陵多洞穴。名胜有黑风洞、热水洞、吉冷结瀑布、国会大厦,有东南亚规模最大的清真寺——国家清真寺。市中心的默迪卡体育馆,面积2.27万平方米,容观众2.5万人。湖滨公园是全市最大的公园,公园四周,有各种球场和俱乐部。吉隆坡是马来西亚中部地区传统物资集散地,西部铁路干线要站,同外港巴生港间有铁路支线相连。也是公路枢纽。是周围锡矿和橡胶园的生产中心。有橡胶、棕油、轧钢、机械、汽车制造、食品加工等工业。西郊邦泰谷有马来亚大学。 吉隆坡马来西亚首都,全国最大产业城市。位于马来半岛西海岸内侧中段,巴生河及支流鹅麦河汇流处,即3°11′N,101°42′E,处于赤道附近,面积243.5km2,人口130万(2004)。属热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差不大于2℃,年均降雨量约2540mm。1857年华侨来此开采锡矿,逐步发展成为城市。工业主要有橡胶、油脂、木材加工、机械、机车、水泥、化工等。199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2474美元,比全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440美元)高71.8%。重要交通枢纽。铁路和公路通往全国各地及泰国和新加坡。风光迷人、名胜众多。吉隆坡国家回教堂位于市中心,占地5.5hm2,是东南亚最大的清真寺。旅游业发达,1989年入境外国游客367.3万人。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