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同宗不婚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同宗不婚不准具有宗亲关系的男女互相通婚。同宗的血缘关系比同姓紧密而且明确,因此同宗不婚是同姓不婚废弛而无意义以后的变通礼制,它的出现大约在原始社会末期,氏族开始瓦解宗族作用显著之后。中国古代强调同姓不婚,实际上只能要求做到同宗不婚。许慎《五经异义》: “五属之内,禽兽之行,乃当绝。” 就是说五代以内的宗亲互相之间严禁通婚。从唐代开始,法律明确规定对同宗通婚的刑处重于同姓通婚。《唐律·户律》指出: “诸同姓为婚者,各徒二年; 缌麻以上(指五服以内的亲族) 以奸论。” 明清时期,实际上只刑处同宗不婚的违犯者。如《清律例汇集便览》上说: “同姓者重在同宗,如非同宗,当援情定案,不必拘文。”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