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同情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同情Tongqing对于别人的遭遇或行动在感情上发生共鸣。同情也是仁爱的一种表现形式(人道主义),亦是对他人的一种态度,这种态度的基础是承认他人的需要和利益的合法性,它表现为对他人的感情和思想能够理解,对他人的愿望能给予道义上的支持,并准备促进这些愿望的实现。同情是一个人作为社会的人最简单,同时又是最基本的一种特性。同情可以以一定的方式限制人们的利己主义,因而就使每个人将自己摆到他人的位置上,并认为他人同自己一样。共产主义道德中的同情品质,要求给予人们真正的帮助,这种帮助必须符合他们的实际利益,而不应有任何别的附加目的。我们所提倡的同情,是对别人的权利的承认,是对人的严格要求,它没有降低个人的尊严,而树立了个人的尊严。 同情道德感之一。是个人对他人的态度。具体表现为能理解他人的思想、感情和愿望,并给予道义上的积极支持。如人们对老弱病残者的关心;对鳏寡孤独及生活无着者的赞助;对因天灾人祸惨遭不幸者的支持;为含冤受屈者鸣不平等。同情心使人们对他人的思想感情和处境能够理解,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愿望。其基础是承认他人的需要和利益的合法性。由于同情心使自己摆在他人的位置上,设身处地地为人着想,从而以一定的方式限制个人的利己主义思想。同情心的社会意义就在于它有助于人们建立一种互相关心、互相爱护、同甘共苦、团结信任的心理联系,促使社会风气的不断进化,一个人应该具备这种良好的道德品质。 同情一种高级情感。指个人或群体对于别人的遭遇在感情上发生共鸣。同情是表示对别人的处境或行动表示理解或赞同。同情心的产生并非是由简单的社会道德刺激引起的,其中包含着人们对某一特定事物的态度、观点。所以,同情之中具有较为浓厚的思想意识色彩。在阶级社会中,人们的同情心理与其所处的社会阶级地位相联系,因此,是有阶级性的。人们的社会地位或阶级地位越相近,引起相互同情的可能性就越大。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