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同文异取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同文异取同样的素材,因题旨不同以及作者认识差异,可以从不同角度择取所需。章学诚《文史通义·说林》:“文辞,犹品物也;志识,其工师也。橙、橘、楂、梅、庖人得之,选甘脆以供笾实也;医师取之,备药物以疗疾疢(chen,热病)也。知斯义者,可以同文异取,同取异用,而不滞其迹者矣。”意指同是橙、橘、楂、梅,厨师选了放在竹篮子里供客人享用,医师则用来制作药品,如客人去皮吃果肉,而医师却用果皮制药等。题旨是作者对素材的一种认识、判断或评价,所以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去看素材,素材就如“横看成岭侧成峰”一般。同样是说千里马,唐代韩愈《杂说·马》重在说有伯乐才有千里马,没有发现人才和重视人才的伯乐,千里马即使存在也等于无,故取千里马“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人才被埋没)的悲惨遭遇着墨,而宋岳飞《良马对》也写了千里马,重在写千里马若不能得精心受护也会“不幸相继死去”,所以集中笔墨写饲养和使用千里马要注意什么,并以驽钝之马作了比较。这种立意技法可以突出和深化主题,即选材为主旨服务。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