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向秀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043 向秀约227—272魏晋玄学家。“竹林七贤”之一。字子期。河内怀(今河南武陟)人。《晋书·向秀传》说他“清悟有远识,……雅好老庄之学。”认为万物是自生的,否认有一个万物的主宰存在:“吾之生也,非吾之所生,则生自生耳。生生者岂有物哉?”主张顺应自然之理以求长生,认为“人含五行而生,口思五味,目思五色,感而思室,饥而求食”,乃是“自然之理”。虽然“有箕山(隐居)之志”,但自谓“未达尧心,岂足多慕”,故 “在朝不任职,容迹而已”。 向秀约227~272字子期,河内怀县(今河南武陟西南)人。魏晋时期的哲学家和文学家,竹林七贤之一,官至黄门侍郎、散骑常侍。 向秀约227—272魏晋之际玄学家、文学家。“竹林七贤”之一。字子期,河内怀(今河南武陟)人。仕晋,官至散骑常侍,曾注《庄子》,提出“自生”、“自化”之说。主张以礼节情。著作已佚,散见于《世说新语》等书。 向秀约227—272魏晋之际玄学家、文学家。“竹林七贤”之一。字子期。河内怀(今河南武涉)人。早年淡于仕途,嵇康被杀后,被迫出仕,曾任散骑侍郎、黄门侍郎、散骑常侍。但“在朝不任职,容迹而已”(《晋书·向秀传》)。好老、庄之学,曾作《庄子注》,“发明奇趣,振起玄风,读之者超然心悟,莫不自足一时。”(同上书)唯《秋水》、《至乐》二篇注释未毕而卒,后由郭象“述而广之”。目前一般均认为向秀注本已佚,佚文散见于《世说新语》、《列子注》、《文选注》、《经典释文》等著作中。在自然观上主张万物“自生”、“自化”、各任其性,“吾之生也,非吾之所生,则生自生耳。生生者岂有物哉?”(《列子·天瑞注》)否认有一“生生者”作为万物的主宰。但同时又提出“明夫不生不化者,然后能为生化之本也”(同上书),最终承认有一个“不生不化”的“生化之本”,表现出矛盾的思想和受“贵无论”的影响。在名教与自然关系上,一方面承认“人含五行而生,口思五味,目思五色,感而思室,饥而求食”是“自然之理”、“天地之情”,主张“开之自然,不得相外也”;同时,又认为必须对人的欲望“节之以礼”。强调自然与名教的调和,反映了“以儒道为一”的政治态度。在养性问题上,主张顺应“自然之理,”反对用压抑性情的办法求长生,“有生则有情,称情则自然,若绝而外之,则与无生同。何贵于有生哉?”(均引自《难养生论》)曾著《思旧赋》以吊嵇康、吕安,存《晋书·本传》中,著作另有《周易注》已佚,部分佚文收入唐李鼎祚《周易集解》中。《难养生论》收入《嵇康集》中。 向秀约227——272字子期,河内怀县(今河南武陟西南)人。少颖慧,与嵇康等友善。本隐居不出,景元四年(263)嵇康被害后,在司马氏的高压下,应征到洛阳,官至黄门侍郎、散骑常侍。为“竹林七贤”之一。今存赋、文各一篇,《思旧赋》是其入洛途经嵇康故居,睹物思人所作,情辞沉痛,是赋中名篇;《难嵇叔夜养生论》,是为引发嵇康主张而写,与嵇康的《养生论》、《答向子期难养论》形成一组阐发养生之道的完整文章。又好老庄之学。作《庄子隐解》,是注《庄子》中很有影响的一种。文赋收在《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向秀向秀约227~272魏晋之际玄学家、文学家。字子期。河内怀(今河南武陟)人。“竹林七贤” 之一。官至黄门侍郎、散骑常侍。好老庄之学,曾为 《庄子》 作注,“发明奇趣,振起玄风” ,余 《秋水》 、《至乐》 2篇注释未竟而卒。后郭象 “述而广之” ,别为一书。其 《庄子注》早佚,现存 《庄子注》 可视为其与郭象2人的共同著作。他主张 “自然” 与 “名教” 统一,合儒道为一。认为万物自生自化,所以各任其性,这就是 “逍遥” 。但 “君臣上下” 亦皆出于“天理自然” ,故不能因要求 “逍遥” 而违反“名教” 。又擅长诗赋。其 《思旧赋》 ,哀吊嵇康、吕安,情辞沉痛,颇有名。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