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吕洞宾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吕洞宾唐末道士。名喦、或岩,以字行,号纯阳子,自称回道人。关西京兆(今西安)人。累举进士不第,值黄巢之乱,携家隐居终南山,学老子之法。传说他游华山时遇钟离,传授金丹大药之道。《宋史·陈抟传》称“关西逸人吕洞宾,有剑术,百余岁而童颜,步履轻疾,顷刻数百里,世以为神仙。”则将其神化。他同钟离权倡导内丹修炼术,对后世道教影响极大。元代封为“纯阳演政警化孚佑帝君”。全真教奉为北五祖之一。通称“吕祖”,“纯阳祖师”。民间关于他的传说极多,苗善时收编为《纯阳帝君神化妙通纪》7卷。又相传为 “八仙” 之一。 吕洞宾798—?唐末道士。名嵒,或巖,以字行,号纯阳子,自称回道人。传为山西永乐人,六十三岁方中进士,后游长安(今陕西西安),遇钟离权,得长生秘法,乃以慈悲弘道,民间颇有影响,被神化为仙。元时封为“纯阳演政警化孚佑帝君”,被全真道奉为北五祖之一,世称 “吕祖”。为八仙之一。 吕洞宾唐末、五代道士。名嵒(一作岩),以字行,号纯阳子。河中府永乐(治所在今山西永济县)人。出身儒门,后游长安,从汉钟离修道,受“大道天遁剑法,龙虎金丹秘文”。儒、释、道思想兼备。以慈悲度世为成道路径,改丹铅和黄白之术为内功,改剑术为断除贪瞋、爱欲、烦恼的智慧。北宋宣和元年(119年)诒封其为“妙通真人”。元代被封“纯阳演政警化孚佑帝君”。全真道奉为北五祖之一,通称“吕祖”。宋以后,与之有关的神仙故事相继出现,传为“八仙”之一。 吕洞宾798—?唐末道士。名嵒,或巖,以字行,号纯阳子,自称回道人。京川人(一说河中府永乐县人)。传说咸通三年(862)六十四岁进士及第。后游长安,遇钟离权,经过“十试”,乃授以“大道天遁剑法,龙虎金丹秘文”。“百余岁而童颜,步履轻疾,顷刻数百里,世以为神仙。”主张以慈悲度世为成道路径,改丹铅与黄白之术为内功,改剑术为断除贪嗔、爱欲和烦恼的智慧,对北宋道教教理的发展,产生一定影响。元代封为“纯阳演政警化孚佑帝君”。全真道奉为北五祖之一。通称“吕祖”。自北宋以来,民间传说其故事相继出现。有“八仙”之一的传说。 吕洞宾798—?俗传八仙之一,唐末道士。名喦(一作岩),号纯阳子,自称回道人。《岳州吕洞宾自传》石刻称其为京兆(今西安地区) 人。两举进士不第,浪游江湖。咸通三年 (862) 64岁时,遇钟离权授以丹诀,遂弃儒业而从游,师事之而得道。其以慈悲度世为成道路径,改丹铅黄白之术为内丹术,对宋代内丹修炼和道教理论的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传说他曾在江淮斩蛟、岳阳弄鹤、客店醉酒等。曾多次往来于湘潭、岳阳,尝题《岳阳楼诗》云: “朝游北海 (一作 ‘北岳’) 暮苍梧,袖有 (一作 ‘里’)青蛇胆气粗。三醉 (一作 ‘入’) 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宋徽宗于宣和元年 (1119) 封“妙通真人”。元世祖至元六年 (1269) 赠 “纯阳演正警化孚佑真君”。全真道奉为 “北五祖” 之一。清仁宗嘉庆六年(1801)封“燮元赞化孚佑帝君”,所在建祠,春秋致祭。多有诗文著作传世,但真伪混杂,苗善时收编为《纯阳帝君神化妙通纪》7卷。民间关于他的传说甚多。 吕洞宾798~?唐末著名道士,名嵒或,号纯阳子。河中永乐(今山西)人 。相传为八仙(吕氏、铁拐李、钟离权、张果老、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曹国舅)之一。据说,吕洞宾于咸通三年(862年)中进士,后在长安遇见钟离权,随他学道法道术,后被全真道教奉为北岳祖之一(余为王玄甫、钟离权、刘操、王重阳),称“吕祖” 。他主张以慈悲度世为成道途经,强调内功、除嗔、禁欲、戒烦恼、开发智慧,对北宋道教教理的发展有相当大的影响。山西省芮城县的永乐宫相传为吕洞宾故居。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