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君子小人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君子小人

中国古代伦理学中的两种人格概念。君子指有道德人格的人,小人指没有道德人格的人。“君子”、“小人”最初为身份性用语。君子为“务治”的统治阶级,小人为“务力”的劳动者。“相小人,厥父母勤劳稼穑,厥子乃不知稼穑之艰难,乃逸。”(《尚书·无逸》)“君子务治,小人务力。”(《国语·鲁语》)孔、孟思想中亦有此观点。但从孔子开始,“君子”与“小人”逐渐成为“有德者”与“无德者”的人格称谓,并重视君子小人之辨。孔子认为,在处理人的关系上,“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为政》)。在利益关系上,君子重美德,小人重利益。“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论语·里仁》)。“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同上书)。在仪表心态上,“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述而》);君子“文质彬彬”,小人质而野。在道德修养上,“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论语·卫灵公》)。提出“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季氏》)。在道德品质上,关于勇敢,认为“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阳货》)。关于仁,“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小人则“不仁”。辨识君子与小人在道德生活里的不同,尤为宋明理学家所强调,他们以此作为修身成人的入手处。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9: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