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吴堡县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吴堡县位于榆林地区东南部,西接绥德,北临佳县,东和南怀抱在黄河曲流之中,与山西省临县、柳林县隔河相望。县城距榆林市176公里。面积418.5平方公里,耕地18万亩,占总面积的28.7%。农业人均2.83亩。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部属黄土梁峁状丘陵沟壑区;中部为南北走向的黄土梁状残塬区,地势较平坦;东南部黄河沿岸为丘陵峡谷区。全县海拔627—1204米,西部摩天岭为最高点,西南黄河岸边塔则沟为最低点。县城海拔624米。年平均气温11.3℃,无霜期170天,年均降水量475毫米,多集中在7—9月。主要河流有清河沟、胡家沟、统汇川、猴桥沟4条,皆由西北向东南汇入黄河。其中清河沟最大,境内流程25公里,流域面积82.9平方公里。黄河流经4乡1镇,流程45.7公里。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煤成气、浊氟石、磷矿等。煤炭主要分布在宋家川至丁家湾之间,储量9.03亿吨;煤成气分布与煤炭相同,储量为37.82万立方米;浊氟石矿主要分布在张家墕至后王家山一带,含量25—40%;磷矿主要分布在宋家川一带。农作物有谷子、高粱、小麦、豆类、玉米、马铃薯、烤烟、蓖麻、葵花、花生等103种;有枣、桑、梨、花椒、柠条、杨、柳等49个树种;有36个草种,其中可供药用的34种。全县常住人口7.1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36万人,占89%。绝大多数居民是汉族,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70人。辖宋家川镇和张家墕、辛家沟、于家沟、郭家沟、张家山、岔上、丁家湾、薛下村、寇家塬9个乡。县人民政府驻宋家川镇。 吴堡县(古) 金正大三年(1226)设置。因吴堡寨得名,故址在今吴堡县宋家川镇北稍东5公里,今名吴堡城。元至元元年 (1264) 废,二年复设,二十八年(1391)改设吴州,元贞元年(1295)又改为吴堡县。明洪武十年(1377)五月撤销,十三年十一月复设。1936年2月迁治宋家川。 吴堡县榆林地区辖县。位于陕西省东北部,黄河西岸,邻接山西省。北宋置吴堡寨,在今吴堡县北吴堡镇。金正大三年(1226年)升为吴堡县,属葭州。清属绥德州。民国初属榆林道。1928年属陕西省。1952年移治今吴堡县(宋家川镇)。1958年废,入绥德县。1961年复置吴堡县。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