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大猷
吴大猷(1907—),著名科学家和教育家。广州市人。1925年考入南开大学矿科,次年转入理科物理系。1931年赴美国留学,入密歇根大学,1933年获博士学位。1934年秋回国,任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1939年,撰写关于 《多原子之结构及其振动光谱》 专论,获中央研究院丁文江奖。1946年,应国民党政府军政部借聘出国研习考察,在美国入密歇根大学,开始从事核子物理的研究工作。1949年,受聘到加拿大国家研究院,主持理论研究工作。1962年,台湾“中研院”物理所恢复,被聘为代理所长,同年被选为美国物理学会学侣(会员)。1963年,辞去在加拿大国家研究院所担任的职务,应聘到纽约布鲁克林理工学院任教与开展研究工作。1967年,任台湾“科学发展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并兼任台湾“科学委员会”主任职务,又任中央研究院物理所所长。1983年出任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
为改善台湾地区教育现状,吴大猷提议在教育工作中要注意培养优良的学风。他要求从中学时代起教师就要教育学生热爱科学、尊重知识、克服那种为升学考试而学习的思想和习惯,在大学里要着重培养学生具有献身学术的忠诚精神,不为功利所惑; 主张改善整个教育系统中的科学教育,对中小学的科学课程、教材、师资、设备等都需要进行改革; 总的精神是加强基础教育; 要废除联考制度,他认为联考的主要弊病在于:学生重强化,不求甚解,对求学目的、态度、习惯等都有偏见。联考不废,则高中教育无法改善,联考不考的科目,高中不教也不学,势必严重地影响教育质量。改善的办法是:高三时全省作会考,学生以会考成绩及高中平时成绩,向若干大学申请入学。他认为,理想的大学,是能给予学生良好的基本训练——在知识上,求知态度和方法习惯上使学生以后可以继续成长。这样似是低的要求,却需要良好的教师和设备,同时还要求教师要致力于对学术所产生的浓厚学术气氛和高的学术水准。只有楼馆建筑、图书和设备没有学术研究的人和气氛,不能说是第一流的大学。吴大猷一生孜孜不倦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对物理学中的原子物理、分子物理、核物理、离子物理等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论文有100多篇,中英文专著10多部,学生遍于海内外,其中有几位是国际上著名的学者。1983年吴大猷的 《理论物理》(七册)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吴大猷
吴大猷 (1907— ),著名科学家和教育家,广州市人。1925年考入南开大学矿科,次年转入理科物理系。1931年赴美国留学,入密歇根大学,1933年获博士学位。1934年秋回国,任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1939年,撰写关于 《多原子之结构及其振动光谱》专论,获中央研究院丁文江奖。1946年,应国民党政府军政部借聘出国研习考察,在美国入密歇根大学,开始从事核子物理的研究工作。1949年,受聘到加拿大国家研究院,主持理论研究工作。1962年,台湾 “中研院”物理所恢复,被聘为代理所长,同年被选为美国物理学会学侣 (会员)。1963年,辞去在加拿大国家研究院所担任的职务,应聘到纽约布鲁克林理工学院任教与开展研究工作。1967年,任台湾 “科学发展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并兼任台湾 “科学委员会”主任职务,又任中央研究院物理所所长。1983年出任台湾 “中央研究院” 院长。
为改善台湾地区教育现状,吴大猷提议在教育工作中要注意培养优良的学风。他要求从中学时代起教师就要教育学生热爱科学、尊重知识、克服那种为升学考试而学习的思想和习惯,在大学里要着重培养学生具有献身学术的忠诚精神,不为功利所惑; 主张改善整个教育系统中的科学教育,对中小学的科学课程、教材、师资、设备等都需要进行改革;总的精神是加强基础教育;要废除联考制度,他认为联考的主要弊病在于: 学生重强化,不求甚解,对求学目的、态度、习惯等都有偏见。联考不废,则高中教育无法改善,联考不考的科目,高中不教也不学,势必严重地影响教育质量。改善的办法是: 高三时全省作会考,学生以会考成绩及高中平时成绩,向若干大学申请入学。他认为,理想的大学,是能给予学生良好的基本训练——在知识上,求知态度和方法习惯上使学生以后可以继续成长。这样似是低的要求,却需要良好的教师和设备,同时还要求教师要致力于对学术所产生的浓厚学术气氛和高的学术水准。只有楼馆建筑、图书和设备没有学术研究的人和气氛,不能说是第一流的大学。吴大猷一生孜孜不倦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对物理学中的原子物理、分子物理、核物理、离子物理等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论文有100多篇,中英文专著10多部,学生遍于海内外,其中有几位是国际上著名的学者。1983年吴大猷的 《理论物理》(七册) 由科学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