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吴承恩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120 吴承恩1504?—1582

明代小说家。字汝忠,号射阳居士(一作射阳山人)。自幼聪慧,喜爱神话传说。进学 (中秀才)较早,然仕途坎坷,屡试不第,中年以后始补岁贡生,入国学10余年始任长兴县丞,旋遭冤狱罢官。补荆府纪善,未就职,告老还乡,专心著述。著有长篇神话小说《西游记》,诗文词集《射阳先生存稿》(今人有排印本《吴承恩诗文集》),文言短篇小说集《禹鼎记》。还编有词选《花草新编》。

吴承恩约1500—约1582Wu Chengen

明代小说家。字汝忠,号射阳山人。先世江苏涟水人,后徙淮安。自幼聪明好学,以文著名于乡里,但在科举考试中屡遭挫折,嘉靖中补贡生。曾任浙江长兴县丞。晚年不愿做官,专意著述,传世作品有《西游记》、《射阳先生存稿》,近人刘修业编有《吴承恩诗文集》。
吴承恩处在前、后七子驰骛天下的时代,但他的诗文创作皆能独出胸臆,“师心匠意,不傍人门户篱落”(李维桢《射阳先生集选叙》)。撰有文言短篇志怪小说集《禹鼎记》,原书已佚,今仅存《自序》一篇。
《西游记》是吴承恩的代表作。这部作品是吴承恩根据长期以来在民间流传的取经故事和有关话本、戏曲写成的。主要是叙述孙悟空大闹天空和唐僧师徒经历81难到西天取经的故事。作者热情地歌颂了孙悟空自由不羁,不畏权势,勇于反抗的精神,并曲折地反映了现实社会。它是明代神魔小说的杰出代表。

吴承恩约1500~约1582

明代小说家,诗文作家。字汝忠,号射阳山人,山阳(今江苏淮安)人。曾祖、祖父曾为学官,其父迫于生计以经营绸布为生,却喜研读六经诸子百家,好谈时政,有正义感,对少年吴承恩颇有影响。吴承恩自幼敏慧好学,博览群书,髫龄即以文鸣于淮,书画诗文俱工。善谐剧,所著杂剧几种,名震一时。好奇闻,野言稗史,喜读 “善模写物情”的唐人传奇,这种兴趣为他后来写作《西游记》打下了文学基础。早年希望以科举进身,但屡试不利,直到43岁左右才补为 “岁贡生”,迫于家贫母老作了长兴县丞,不久因 “耻折腰”而辞官。后又入南京荆王府任纪善。晚年归居乡里,著书交友,放浪诗酒,贫老以终。
吴承恩一生诗、文、词作都很丰富。因无子嗣,去世后多散佚,后由 “亲犹表孙,义近高弟” 的丘度从亲友中遍索遗稿,也只 “存十一于千百”,编订为 《射阳先生存稿》4卷,其中诗1卷、散文3卷、卷四末附词38首。吴承恩生活于明复古主义风靡时期,又与后七子之一的徐中行相善,但其诗文却能发自胸臆,“不傍人门户篱落”,诗作激越豪放、自然的风格近李白,散文学欧、曾,与 “唐宋派” 古文家风格较近。他曾仿唐牛僧孺 《玄怪录》和段成式 《酉阳杂俎》作传奇小说集 《禹鼎志》,已亡佚,仅存序文。
吴承恩创作的主要成就是小说 《西游记》 100回。他在民间传说和前人作品的基础上,整理、加工、改造,约在晚年写定成书的。是我国古代著名长篇神话小说,极富浪漫主义精神,在文学史上有巨大影响。《西游记》以唐玄奘西行取经,历经磨难终于取回经卷的故事为线索,着重塑造了孙悟空这个神通广大、智勇超人、敢于反抗的理想化的神话英雄形象,是中国小说史上独特的创造,寄托了作者的理想和愿望,也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反抗专制压迫、战胜邪恶和征服自然的强烈要求。全书情节生动、奇幻、曲折,表现了丰富大胆的艺术想像力。其他人如唐僧、猪八戒、沙僧等皆有鲜明的个性特点,同时语言诙谐,生动流利。鲁迅在 《中国小说史略》 中评论说: “《西游记》讽刺揶揄则取当时世态加以铺张描写,述变幻恍晃之事,亦每杂解颐之言,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书中把人、神、动物的特点巧妙组合在一起,构成独特神奇的艺术世界,这部巨著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浪漫主义文学发展到一个新高峰。

吴承恩约1510—1581

明小说家。字汝忠,号射阳山人,山阳(今江苏淮安)人。少时家贫,年43始补岁贡生,曾任长兴县丞,不久即辞归。老而无子,晚景凄凉,穷困而死。聪慧博学,诗文俱工,书法亦佳,善谐剧,所著杂剧数种,名震一时。《西游记》为代表作,据民间神话传说及话本再创作而成,写孙悟空、猪八戒等与唐僧去西天取经的故事,为中国古代著名长篇神话小说。故事生动,形象鲜明,语言诙谐,在文学史上占重要地位。又撰有《禹鼎志》传奇,已佚,今存《射阳先生存稿》四卷。

吴承恩1500?—1582?

明代小说家。字汝忠,号射阳山人。先世为江苏涟水人,后迁居山阳(今江苏淮安)。他自幼好学,性敏多慧,博览群书,年轻时即以文名于乡里。他出身于一个由世代书香而没落为小商人的家庭,其曾祖吴铭曾任浙江余姚的训导,祖父吴贞曾任浙江仁和的教谕,其父吴锐家境贫困,虽沦为商人,但“性无一所好,独爱玩群籍。”其父为人正派,富于正义感,好议论时政,不满腐败、黑暗的社会。这样的家庭及社会地位对吴承恩的思想和创作有明显的影响。早年,吴承恩也希望以科举进身,却屡试不中。直到中年后才补为“岁贡生”。又在同乡名宦李春芳的劝导下,入京候选,未能如愿。迫于母志家贫,只得当了长宁县丞,不久因与上司不和,辞官而归。后来又担任过品级与县丞相近而为闲职的荆府纪善。晚年归居乡里,放浪诗酒,贫老而终。他写诗著文下笔立成,清雅流畅。他好奇闻,酷爱野言稗史,从中吸取营养。他的诗、文、词创作数量亦不少。他的诗文独出胸臆,不入拟古藩篱。散文与唐宋派古文家风格接近。因家贫无子,去世后大部分诗文散佚,后由亲友丘度搜集遗稿编成《射阳先生存稿》4卷。他的主要创作是小说。《西游记》是他在民间传说和前人作品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形成了幽默与讽刺相结合的艺术特点,是富有浪漫主义精神的长篇神话小说,在文学史上影响巨大。他还写过一部志怪小说《禹鼎志》,原书已无存,今存自序一篇收入《射阳先生存稿》。

吴承恩

字本赐,又字公赐,号平川。明桐城(今枞阳高甸乡)人。嘉靖间以选贡任河南省河阴知县。因河道迁徙无常,百姓深受其害。即组织筑堤,栽植柳树数十万株,并耕牧其间,遂成沃土。后遇大灾,堤民剥柳皮为食,性命得以保全。任河南新野知县时,筑陂堰,修学校,多有惠政。嘉靖二十年(1547)升山西潞安通判,百姓遮道泣送。

吴承恩约1500~约1582

明代小说家。字汝忠,号射阳山人。先世涟水(今属江苏)人,后移居山阳(今江苏淮安)。少聪颖,好读书,尤嗜神怪故事,以文才名于乡里。但科场失意,中年始为岁贡生。后因家贫母老,屈就长兴县丞,未久,耻于折腰,弃官归。晚年绝意仕进,潜心著述,穷困而卒。有小说《西游记》;诗文集《射阳先生存稿》;另有《禹鼎志》,已佚。代表作白话长篇小说《西游记》为中国古典小说中著名浪漫主义杰作。所作诗文,清雅秀丽,人称有秦少游之风,且多不满现实之情。

吴承恩

明代小说家。淮安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人。约生于1500年,卒于1582年。他出身世代书香,至其父败落,沦为小商。自幼敏慧好学,博览野言稗史、唐人传奇,文才闻名于乡里。《西游记》是其影响最大的作品。此外还有大量诗、文、词作,但因无子嗣及时整理,大都散失。仅有丘度编订的《射阳先生存稿》4卷,其中诗1卷,散文3卷,卷末附小词38首。此外,吴承恩还著有传奇小说集《禹鼎志》,编选词集《花草新编》,原本均已佚。前者仅存《自序》1篇,后者存残抄本4册约4卷。

吴承恩
主要责任者: 魏文哲
责任方式: 著
出版者: 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地: 南京
字数: 210 千字
页码: 1-248
开本: 32
中图分类号: K825.6
语种:中
定价:23.00
出版时间:2013-04
丛书多卷书否:是
丛书名:江苏历代名人传记丛书
丛书责任者:宋林飞
丛书责任方式:总编
书目简介:本册工具书是江苏历代名人传记丛书之一,共收录17条词条。
被引频次:1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5:5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