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周明牂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周明牂1907~中国农业昆虫学家。1907年9月9日出生于江苏省海安县。1929年毕业于金陵大学,1930年赴美留学,1931年获美国康奈尔大学硕士学位,1933年获该校哲学博士学位,被选为美国科学荣誉学会会员,获西格玛塞(Sigma Xi)金钥匙奖。回国后,历任浙江大学农学院植物病虫害系主任、教授;广西大学农学院院长、教授;福建省农学院植物病虫害系主任、教授;福建研究院动植物学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农学院昆虫学系主任、教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北京农业大学图书馆馆长、昆虫学系教授、植物保护系主任、教授;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副所长;中国昆虫学会常务理事和副理事长;《昆虫学报》副主编,《应用昆虫学报》主编。为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创建人之一,任该会常务理事和第二、三届副理事长(1978~1985),《植物保护学报》主编。 早年研究鞘翅目(豉甲科)分类;30年代后期转向农业害虫及贮粮害虫研究;50年代初出版了《华北农业害虫记录》(合编);主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部委托在北京农业大学举办的植物检疫人员训练班,培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批对外检疫技术人员。50年代后期开始,先后赴南方研究水稻螟虫和以内蒙古为主的春麦区研究麦秆蝇。在大面积螟害轻重不同地区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论证了种植制和栽培技术与稻螟种群数量变动的关系,提出了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结合重点药剂防治的综合防治策略。1964年以《中国水稻三化螟研究的进展》为题,在北京科学讨论会上进行了国际学术交流。对麦秆蝇从近似种、优势种调查开始,研究了优势种发生规律与栽培技术的关系,总结出一套预测预报及以农业防治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1960年后选育出“6407”、“6410”等抗麦秆蝇、抗锈病和抗盐碱的丰产春小麦良种,基本控制了内蒙古地区麦秆蝇的危害。在对冬小麦抗虫性的研究中,筛选出一批对麦蚜的高抗品种;还研究了粟芒蝇及其抗性品种;1983年起,在参加国家科技重点攻关项目棉花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课题、进行农业防治及抗虫性研究中,也做出了成绩。主编高等农业院校试用教材《农业昆虫学》(1961年);参加编写了《中国主要害虫综合防治》(1979年),曾担任《英汉农业昆虫学词汇》副主编;发表学术论著58篇。 周明牂1907~农业昆虫学家。1907年9月9日生于江苏省海安县。1929年金陵大学毕业,1933年获美国康奈尔大学博士学位。历任浙江大学农学院、广西大学农学院、福建农学院、北京大学农学院教授,北京农业大学教授、兼植物保护系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副所长。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和昆虫学会副理事长。长期从事小麦对麦秆蝇抗虫性及小麦、棉花害虫综合防治研究,在作物抗虫性研究方面有一定成就,曾选育出抗虫耐锈(病)、耐盐碱的春小麦品种。主要著作有:《我国害虫农业防治的现状和发展》、《麦秆蝇的综合防治及抗性小麦育种》等论文多篇,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农业》卷植物保护分支及统编教材《农业昆虫学》。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