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周贻白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226 周贻白1900—1977

戏曲史家、戏曲理论家、电影戏剧作家、教授。原名丙垣、夷白,笔名六郎、剑庐、云谷,曾化名杨其敏。湖南长沙人。青少年时期做过文明戏、湘剧、京剧、杂技演员,1927年参加南国社。1935年开始研究戏曲史和戏曲理论;稍后,从事话剧、电影剧本创作。1950年由香港来京,执教于中央戏剧学院。曾当选为北京市第三届政协委员。戏曲史方面的著作有《中国戏剧史略》、《中国剧场史》、《中国戏剧小史》、《中国戏剧史》、《中国戏剧史长编》、《中国戏剧史讲座》、《中国戏剧史纲要》。《长编》为研究中国戏曲史准备了丰富珍贵而完备的资料;《纲要》是作者运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戏剧的结晶,重视实际考察、联系演出实践,讨论了民间戏曲和宫廷戏曲的对立统一关系,戏曲艺术的综合发展。论文集有《中国戏剧论丛》、《中国戏曲论集》、《周贻白戏剧论文集》等。集中颇多灼见,如提出中国戏剧声腔的三大源流等。戏曲史籍考释方面有《曲海燃黎》、《戏曲演唱论著集释》、《明人杂剧选》等。影剧作品有《朱仙镇》、《李香君》、《花木兰》、《红楼梦》等。

周贻白1900—1977

戏剧史家,戏剧、电影作家。原名周夷白,湖南长沙人。早年演过文明戏、湘剧、京剧、杂技。后主要从事戏剧史论研究及电影创作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戏剧学院教授。著有《中国戏剧史略》、《中国剧场史》、《中国戏曲论集》等,剧本有《朱仙镇》、《李香君》、《花木兰》、《红楼梦》等。

周贻白1900—1977

现代戏剧家。原名周夷白,曾名周一介,又名周幕颐,笔名剑庐、云谷。长沙人。少年时代,先后在长沙学戏、当报馆校对和商会职员。1926年参加北伐军。次年加入田汉组织的南国电影剧社。其后相继在泉州、汉口、南京、上海等地谋职。在上海海员工会任文书干事时,致力于中国戏剧史的研究,写成《中国戏剧史略》、《中国剧场史》两书。抗战期间,参加中国旅行剧社,编写了《北地王》、《李香君》、《苏武牧羊》、《新雁门关》等许多剧本。抗战胜利后,在无锡、苏州任教。1950年去北京,在中央戏剧学院从事中国戏剧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曾任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主要论著有 《中国戏剧史》(修订本为《中国戏剧史长编》)、《中国戏曲发展史纲要》、《周贻白戏剧论文选》等。

周贻白

戏曲史家。湖南省长沙市人。1900年生,1977年去世。青年时代曾当过戏曲、杂技演员,参加过“南国社”,并在新艺话剧团等话剧、电影团体处从事话剧、电影创作。1949年后,历任文化部戏曲改进委员会委员、中央戏剧学院教授等职。自20世纪30年代起,致力戏曲史论研究,在研究戏曲声腔、剧种流变、舞台艺术的形成与演变等方面,有显著成果。主要电影剧作作品有《花木兰》、《李香君》、《朱仙镇》等。主要著述有《中国戏剧史长编》、《中国戏剧史讲座》、《戏曲演唱论著辑释》、《中国戏曲发展史纲要》等。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5:1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