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和州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和州唐代设置的行政区。宋、元、明各代沿置。《旧唐书·地理志》:“和州:隋历阳郡。武德三年(公元620年)杜伏威归国,改为和州。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为历阳郡。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复为和州。旧领县2,户5730,口3340。”《元史·地理志》:“和州,唐改历阳郡,后仍为和州。宋隶淮南西路。元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置镇守万户府。明年,改立安抚司。又明年,升和州路。二十八年降为州,隶庐州路。旧设录事司,后入州自治。领3县:历阳、含山、乌江。” 和州元代州名。元初置,治所今址不详,隶辽阳行省大宁路,至元五年 (1268),并入利州为永和乡。 和州地名。汉唐时作高昌。一作哈剌火者、哈剌和绰、哈剌火州、火绰、哈剌霍州、合剌禾州、合剌和州。12世纪属西辽。元朝原置达鲁花赤,到至元二十年(1283)又置宣慰司管辖之。明属吐鲁番。东察合台汗国向东扩张时即归属之。但与明朝关系始终密切。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