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和蛮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和蛮中国古代西南少数民族。由叟、昆明族中分化出来。意为居住在山坡上的民族。主要分布于滇南的今红河州、文山州一带,与乌蛮、白蛮、蒲蛮杂居,并信仰同一种宗教。唐初,其基层单位是村社,土地公有,分配给各个家庭使用。统治村社的首领则分称为“大鬼主”、“小鬼主”。由于地处偏僻,经济发展缓慢,尚处于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转变状态,故整个民族始终受他族奴役。唐高宗显庆元年(656年),和蛮大首领王罗祁与西洱河白蛮大首领杨栋附显一道,向唐“率部落归附,入朝贡方物。”南诏和大理国这两个地方政权统治时期,都曾在和蛮聚居区设置政权机构进行管辖。和蛮亦称“窝泥”、“禾泥”、“斡泥”、“倭泥”等。和蛮的称谓始于唐。她是现代哈尼族的先民。 和蛮中国古族名。“和”意为“半山坡”。首见于(唐)《张曲江集》、《新唐书·南蛮传》,含有大民族歧视之意。唐初已分布在今云南省南部等半山区。渊源于南迁的古氐羌人。其首领称“鬼主”, 见于记载的有孟谷悮 、王罗祁。元以后有关记载多称“和泥”、“窝泥”等;为今哈尼族的先民。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