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哈尔斯坦主义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哈尔斯坦主义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曾推行过的外交政策。1955年由外交部国务秘书哈尔斯坦建议制定,故名。宣称联邦德国政府代表整个德国,不同与民主德国建交的任何国家(苏联除外)建立或保持外交关系。60年代末为新东方政策所取代。 哈尔斯坦主义联邦德国政府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推行的一项外交政策。由外交部国务秘书哈尔斯坦建议制订,故称。1955年9月,联邦德国发表声明:联邦德国政府单独代表整个德国,不承认民主德国。凡与联邦德国有外交关系的国家如果同民主德国建立外交关系,联邦德国将与其断绝外交关系。但这一原则不适用于苏联,因为苏联对德国的统一负有责任。20世纪60年代末期,哈尔斯坦主义为新东方政策所取代。 哈尔斯坦主义德意志联邦共和国50—60年代推行的一项外交政策。1955年9月13日,联邦德国与苏联达成建交协议。苏联成为同时与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保有外交关系的国家。为了避免今后其他国家也仿效苏联,1955年12月,在波恩召开的联邦德国驻外使节会议上,联邦德国政府以当时的外交部国务秘书瓦尔特·哈尔斯坦的名义确认了一项原则,声称: 联邦德国政府单独代表整个德国,不承认战后欧洲边界,特别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与波兰之间的奥得——尼斯河边界线; 不承认民主德国是一个主权国家; 不同与民主德国建交的任何国家建立或保持外交关系,但苏联作为主要战胜国之一,对德国的统一负有责任,故这一原则不适用于对苏关系。“哈尔斯坦主义”由此而得名。根据这一政策,当南斯拉夫和古巴先后于1957年和1963年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建交时,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遂与这两国断交。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该政策日益不能适应国际关系的变化。20世纪60年代中期后,联邦德国在处理同东欧各国的关系时,不再坚持哈尔斯坦主义。1969年9月,社会党上台,勃兰特出任总理并宣布推行“新东方政策”,“哈尔斯坦主义”停止执行。 哈尔斯坦主义50年代联邦德国推行的对东方政策。1955年7月22日,阿登纳政府发表声明,要求联邦德国在国际上单独代表德国,并表示,除苏联外,凡是同联邦德国有外交关系的国家,如果同民主德国建交,就是不友好的行动,将导致同联邦德国关系的中断。这项政策是由当时担任总理的国务秘书瓦尔特·哈尔斯坦制定的,故称“哈尔斯坦主义”。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