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响尾蛇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响尾蛇xiangweishecrotalusadamanteus脊椎动物,爬行纲,蝮蛇科(响尾蛇科)。一种管牙类毒蛇,蛇毒是血循毒。一般体长约1.5~2米。体呈黄绿色,背部具有菱形黑褐斑。尾部末端具有一串角质环,为多次蜕皮后的残存物,当遇到敌人或急剧活动时,迅速摆动尾部的尾环,每秒钏可摆动40~60次,能长时间发出响亮的声音,致使敌人不敢近前,或被吓跑,故称为响尾蛇。在眼和鼻孔之间具有颊窝,是热能的灵敏感受器,可用来测知周围敌人(温血动物)的准确位置。肉食性,喜食鼠类、野兔,也食蜥蜴、其他蛇类和小鸟。常多条集聚一起进入冬眠。卵胎生,每产仔蛇多达8~15条。主要分布于南、北美洲。 图300 响尾蛇 响尾蛇rattlesnakes;crotalus爬行纲,有鳞目,蝰科的一类毒蛇。头呈三角形,颈部明显,尾较短。有颊窝。尾端有角质环,剧动时能发出响声,故名。毒牙为管牙。约有20余种,分布于美洲。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