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唐玄宗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唐玄宗685—762

即李隆基,睿宗第三子,母昭成皇帝后窦氏。始封楚王,后封临淄王。英武善骑射,通音律历象之学。公元710年,与太平公主合谋,杀韦后,拥其父睿宗为帝,被立为太子。712年,受禅继位,改元先天。开元年间(713—741),先后任命姚崇、宋璟、张嘉贞、张九龄、韩休等人为相,整顿吏治,裁汰冗官,抑制食封贵族,压抑佛教,发展农业生产,一度出现“开元之治”。天宝年间 (742—756),任用李林甫、杨国忠为相,只想过安逸日子,不愿过问政事。生活渐趋荒淫。先宠武惠妃,听其谗言,杀太子瑛、鄂王瑶、光王琚,李林甫请立寿王瑁为太子。不久,其母武惠妃死。李亨才得立为太子。744年,纳杨贵妃之后,更是专以声色自恣,挥霍无度。加上对边疆连年用兵,节度使权力膨胀。天宝十四年(755),身兼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在范阳发动叛乱。756年七月,叛军攻破潼关,玄宗准备逃亡四川。兵至马嵬驿 (今陕西兴平县西),陈玄礼率士卒哗变,杀杨国忠,胁迫玄宗赐杨贵妃自尽。七月,太子李亨 (肃宗) 在灵武继位,尊玄宗为太上皇。758年十一月,太上皇还京师。移居西内甘露殿,郁郁不乐。宝应元年 (762) 四月五日卒,年七十八,谥曰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庙号玄宗,葬于泰陵。废后王氏,贞顺皇后武氏,贵妃杨氏。玄宗有子三十三人,女二十九人。

唐玄宗685—762

即李隆基,又称唐明皇。唐朝皇帝(712—756)。景云元年(710年)通过政变拥其父睿宗复位,被立为太子。延和元年(712年)受禅继位。前期任姚崇、宋璟为相,除弊政,裁冗官,使封建经济继续发展,有“开元之治”美誉。后期骄奢淫逸,重用李林甫、杨国忠,政治败坏;又宠信杨贵妃,以声色自娱。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次年逃蜀,太子亨即位,被尊为太上皇。后回长安,抑郁而死。

唐玄宗685—762

即李隆基。又称唐明皇。唐代皇帝。公元712—756年在位。初封楚王,改临淄郡王。先天元年(712)即帝位,次年始握全权,改元开元。在位初期,励精图治,纳谏诤、明赏罚、裁冗官,革除武韦弊政,社会安定,国势强盛,史称“开元盛世”。开元二十四年(736),移贡举于礼部,以侍郎主之,礼部选士自此始。诸州贡举省试不第,愿入学者亦听,为州县学生提供了入四门学为俊士的机会。二十九年,置崇玄学,习老、庄、文、列四子,曰道举。天宝九载(750),置广文馆于国学,以领生徒修进士业者。十二载,敕罢乡贡,举人不由国子及郡、县学者,勿举送。至天宝年间,骄心日浸,宠杨贵妃,委政李林甫、杨国忠,政治日趋腐败,终于酿成“安史之乱”。十五载七月,太子李亨即帝位,尊为太上皇。至德二载(757)末,自蜀归长安,幽居兴庆宫,抑郁而死。

唐玄宗685—762

即李隆基。一称唐明皇,唐睿宗第三子,712—756年在位,先后使用先天、开元、天宝三年号。景云元年(710),与太平公主合谋发动政变,杀韦后,拥其父睿宗即位,进封平王,旋立为太子。延和元年(712) 受禅即位。统治初期,任用姚崇、宋璟为相,整顿武周后期以来弊政,使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有“开元之治”之誉。后期任用李林甫、杨国忠等执政,政治日趋腐败,又爱好声色,奢侈荒淫,进一步加深社会危机。同时,由于府兵制破坏,关中及中原地区武备空虚,西北及北方各镇节度使掌握重兵,天宝十四年(755)爆发“安史之乱”。次年,入蜀避难,同年7月,皇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是为唐肃宗,他被尊为太上皇。后病死。

唐玄宗685—762

即李隆基,一称唐明皇。712至756年在位。710年,与太平公主合谋发动政变,杀中宗皇后韦氏,拥立其父睿宗即位,被立为太子。受禅即位后改元先天,次年改元开元。开元初期,任用姚崇、宋璟为宰相,整顿吏治,压抑佛教势力,针对武周以来的弊政进行改革,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均有明显发展,被史家誉为“开元之治”。在位后期,官吏贪黩,政治腐败。又沉醉于酒色之中,奢侈荒淫。当时府兵制破坏,京师和中原地区武备空虚,西北和北方各镇节度使手握重兵。755年,安禄山起兵反唐。玄宗西逃入蜀,太子李亨(肃宗)在灵武即位,他被尊为太上皇。758年回长安,后抑郁而死。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3:3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