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唯心主义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唯心主义weixinzhuyi

哲学上的两个基本派别之一,是与唯物主义相对立的哲学体系。唯心主义认为,精神、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精神、意识的产物,是第二性的。
唯心主义萌芽于原始社会的原始宗教观念,但作为一种哲学体系则是阶级社会出现后才形成的。在阶级社会中,落后的、腐朽的、反动的阶级和集团,为了维护和恢复自己的反动统治,总要掩盖和歪曲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于是便夸大精神的作用,在哲学上倾向于唯心主义。唯心的产生除社会阶级根源外,还有认识论根源。人的认识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曲折复杂的过程,如果把主观同客观、认识同实践相分离,片面夸大主观的作用,或把认识的某一个特征、方面、部分片面地夸大,就会导致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有两种基本形式: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个人的主观精神、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是第一性的,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由个人的精神、意识产生的,是第二性的。从这种观点出发,主观唯心主义必然否认物质世界和客观规律的真实性存在,而把自我的思想、意识看作是唯一实在的东西,从而走向唯我论。主要代表人物有中国的孟子、陆九渊、王守仁,英国的贝克莱,德国的费希特,奥地利的马赫等人。客观唯心主义认为,有某种不依赖于物质、不依赖于人类、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着的“绝对精神”或“客观精神”,这是唯一真实的存在,是世界的本原,万事万物由它产生。客观唯心主义把人的意识和一般概念绝对化,看作是脱离物质、先于物质而客观独立存在的东西,并进一步把它们偶像化或神化。因此,客观唯心主义总是同宗教有密切联系。客观唯心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有中国的朱熹,古希腊的柏拉图,德国的黑格尔等。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虽然有区别,但它们的根本观点是相同的,即都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唯心主义通常是反动阶级和保守势力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唯心主义

同唯物主义相对立的哲学派别。认为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精神是世界的本原。有两种基本形式: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详“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它萌芽于原始宗教观念,产生于奴隶社会。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阶级和剥削的出现,是产生唯心主义的社会根源,唯心主义通常是反动阶级和保守势力的世界观,是他们用来奴役人民、维护自己的反动统治的精神工具。“直线性和片面性,死板和僵化,主观主义和主观盲目性就是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列宁选集》第2卷第715页)

唯心主义

哲学中两大派别之一,同唯物主义根本对立的哲学派别。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精神。物质是意识的产物,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唯心主义有两种基本形式。把客观世界看成是主观意识的体现或产物的叫主观唯心主义,把客观世界看成是客观精神的体现或产物的叫客观唯心主义。唯心主义是违反科学的,往往被剥削阶级、反动阶级所利用。唯心主义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例如,不顾客观实际,仅凭自己的主观意志和愿望去行事;一切从本本出发;做事情,想问题仅凭自己的经验等。唯心主义是个人进步的大敌,对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危害很大。老年人要注意克服唯心主义的消极影响,用唯物主义思想武装自己。

唯心主义

和唯物主义相对立的哲学基本派别。在思维和存在或精神和物质关系这个哲学基本问题上同唯物主义相反,认为精神或意识是世界的本原,即主张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精神的东西决定物质的东西。它完全歪曲了世界的本原和面貌,从根本上颠倒了精神和物质的派生和本原的关系。其基本形式有两种: 一种是客观唯心主义,认为某种超自然超人类的所谓客观精神是世界的本原,是第一性的东西; 另一种是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人的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是第一性的东西。唯心主义思想萌芽于原始时代原始人的迷妄无知,但作为一种哲学思想体系,乃是在社会出现了阶级、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以及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发生分离而产生的。一般说来,它是保守的、反动的阶级和社会集团的世界观。其产生除了社会历史和阶级根源外,还有其认识根源,亦即夸大了意识的能动性,并把认识过程中的某个方面、阶段、成分片面夸大为脱离物质而独立的东西。它和宗教神学有密切的关系,列宁称其为 “精致的宗教”。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6:2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