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信用shangye xinyong职能资本家之间以延期付款的方式买卖商品而形成的借贷关系。在简单商品经济中,赊销赊购的现象就已出现。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经济充分发展,商业信用才广泛发展起来。 商业信用是在商品形态上提供的信用,其对象是产业资本循环过程中的商品资本。商业信用的必要性在于:买卖双方资本的循环不相衔接,即卖方的生产资本已转化为商品资本,等待出售;而买方的商品资本未能转化为货币资本。如果只能用现金买卖商品,就会造成销售时间延长和再生产过程中断。而商业信用则可以打破用现金买卖的限制,对商品流通和再生产起促进作用。商业信用的工具主要是期票和汇票。期票是由债务人向债权人开出,在约定的期限付欠款的债务凭证。汇票是由债权人发给债务人,命令他在一定期限内支付款项的债务凭证。商业信用的发展,一方面可以加速商品资本的形态变换和资本的循环、周转,从而促进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会加剧市场的盲目性和生产无政府状态,从而加深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 商业信用trade credit非金融性厂(场)商之间在商品形态上提供的信用。包括延期付款、预付货款、收购客户应收未收帐款、承兑商业票据、提供往来帐户以及相互借贷等各种各样的信用形式。 在简单商品生产的条件下, 就已经出现了以商品实物形式提供信用,到期以货币进行债权债务的清偿,即赊销赊购现象。这是最早的, 也是最基本的商业信用形式。随着商品流通的发展, 派生出其他各种商业信用形式。在商品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中, 商业信用得到了广泛发展。例如美国, 农业生产资料制造和服务企业、农产品加工和运销企业同农场之间的商品流通,就广泛采用商业信用形式。正如马克思所说,在这里“商品不是为取得货币而卖,而是为取得定期支付的凭据而卖”。这种支付凭据由于债仅和债务的平衡而最后相互抵销。票据是实现商业信用的主要工具。票据分为期票和汇票两种。期票是买方对卖方承诺的债券,由买方(债务人)向卖方(债权人)开出,保证在约定期限支付货款,也是卖方到期向买方索取货款的凭证。汇票是在一定时期内支付的债券,由卖方向买方开发,经买方在票据上签章承兑, 承认于汇票到期内将货款付给卖方。产生商业信用的自然基础, 是各商品生产者之间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经常不一致, 使商品运动和货币运动在时间上、空间上脱节。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商业信用仍然有它存在的客观必然性。社会主义国家在其建立的初期,曾普遍存在商业信用。在国民经济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 对商业信用曾加以限制。1930~1931年苏联的信用改革曾取消了商业信用。中国也仅在很有限的范围内实行商业信用, 如国营商业部门和供销社只在采购农产品时, 根据银行信用制度的规定, 可以向农业生产者支付预购定金; 经过一定批准手续, 国营商业部门和供销社向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只能赊销某些商品。在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对商业信用又有新的认识,允许它在银行信用的基础上, 有条件、有控制地实行。 商业信用, 一方面可以加速商品流通和商品资本(资金)的循环与周转, 促进扩大再生产; 另一方面也会助长投机交易, 扩大或加深市场的盲目性和生产的无政府状态,造成虚假需求,掩盖商品滞销的真相。因此, 社会主义国家在银行的监督和管理下, 应利用它的积极作用, 控制它的消极影响。 商业信用商品交易中,企业之间采取延期付款或预先付款的方式而相互提供的信用。在商品形态变化中起媒介作用。为资本主义信用制度的基础。其实现工具是商业票据,包括期票和汇票两种。期票是债务人开给债权人、承诺在一定时期内支付款项的债务凭证;汇票是债权人发给债务人,令其向第三者或持票人支付一定款项的凭证。社会主义制度下商业信用是银行信用的辅助形式,并在后者的监督、管理和引导之下发挥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