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善书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善书流传于湖北汉川、天门、沔阳、潜江、孝感等地,其中以汉川最盛,故又称汉川善书。相传由清代宣讲“圣谕”演变而来。清道光年间,官家宣讲圣谕逐渐被民间宣讲“十全大善”(主张孝敬父母、邻里友善、恤老怜贫、设立义学等内容)所代替,并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经常性的活动。1936年由乡间进入城市,初为一人,后发展为多人同台演(唱)讲。宣讲人叫“主案”,陪讲人叫“宣词” (又叫答词、宣对)。主案自始至终讲说故事,宣词则随主案所讲故事情节,分扮各种角色。善书的曲目叫做“案”或“传”,合称“案传”,取材于官府判定了的案情故事谓之“案”,取材于民间故事的谓之“传”(又名“书”)。唱词为十字上下句式,一韵到底。主腔为宣腔,速度舒缓、节奏自由。支腔有〔大宣腔〕、〔小宣腔〕、〔流水宣腔〕。另有10余支杂牌小调与之穿插。原为徒歌形式,后加入丝弦伴奏。主要曲目有《四下河南》、《猛回头》、《窦娥冤》、《生死牌》等,新曲目有《双团圆》、《飞鸽案件》等。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