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本书室藏书志
私藏善本书目。四十卷。清人丁丙撰。丁丙(1832—1899),字松生,晚号松存。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县诸生。出生于藏书世家,延用祖传的“八千卷楼”作为其藏书室名。数十年来,孜孜访书、钞书,终于成为晚清四大藏书家之一。太平天国革命时期,曾与其兄丁申在兵火中抢救杭州文澜阁散失的《四库全书》,“久以名闻海内”(缪荃孙《善本书室藏书志·序》)。丁丙著作有:《八千卷楼书目》二十卷、《庚辛泣杭录》、《北隅赘录》、《续束河櫂歌》、《三塘渔唱》等。
《善本书室藏书志》选录宋元刊本、珍本二百多种,明精刊本、精钞本、稿本二千多种,以及清代黄丕烈、孙星衍等名家的精校本。著名版本目录学家缪荃孙指出,该书目在收书方面有两大长处。第一,“在收明人之著述”(《善本书室藏书志·序》)。晁公武和陈振孙的书目只收到南宋,而晚清离明末已有二百五十余年,离明初则有五百年了。时间愈久,传本愈难收集;而且书经过多次翻刻,更难考订。清代一些善本书目往往不收明版书,而《善本书室藏书志》收录明代精刊精钞本,对于保存明代典籍是很有益的。第二,“在拾乡先辈之丛残”(同上)。《爱日精庐藏书志》收录清朝未刻之书,《善本书室藏书志》仿其例,特别留意于浙东乡土文献,“虽一卷半帙,亦必详悉备载,如有贤子孙欲求先集可望流播,以免散遗,宅心仁厚于此可见。”(同上)在编撰体例方面,该书目按四部分类;书名之下大多注有藏书来源,便于读者了解藏书来源;有详细提要。提要注明版式行格、版本源流等情况,并对其版本作出精审的评价。如《周易》十卷,注明“此书每半叶八行,行十七字”。《周易集解》十卷:“按:是书初刻为宋庆历临卭计用章,再刻于乾道资中郡守鲜于侃,嘉定五年侃之子申之更刻大字于漕司,毛子晋得影钞本……”此本“似较汲古阁、雅雨堂两刻为佳”(《善本书室藏书志·卷一》)。不仅详载版本情况,该书目还对图书的内容“考其事实,胪其得失”。(缪荃孙《善本书室藏书志·序》)缪荃孙指出,清代目录学有考订和鉴赏两大家。考订家“释作书之宗旨……扬其所长,纠其不逮”,以《四库提要》为代表。赏鉴家则“辨版刻之朝代,订钞校之精粗”,以黄丕烈《士礼居藏书题跋记》为代表。而《善本书室藏书志》的提要既考图书内容,又辨其版刻,“赏鉴、考订两家合而为一”(同上)。
在海源阁杨氏、铁琴铜剑楼瞿氏、皕宋楼陆氏、八千卷楼丁氏四大藏书家中,丁氏的善本书目最后出。由于《善本书室藏书志》收书精审,考证精确,兼考订鉴赏之长,缪荃孙称之为“书目中惊人之秘籍”(同上)。
有光绪二十七年(1901)钱塘丁氏刻本。
四十卷,附录一卷。清丁丙撰。丁丙(1832—1899),字嘉鱼,别字松生,号松存,浙江钱塘人。丁氏曾于“八千卷楼”之外另辟“善本书室”专收宋元刊本,达二百余种,明精刊、旧佳钞、稿本、秘本达二千余种。此目与《八千卷楼书目》相类似。始撰于光绪二十三年 (1897),成于光绪二十五年(1899),每书著录书名、卷数、行款、藏书印记,并撰写题解。卷一至五经、卷六至十四史、卷十五至二十三子、卷二十三至四十集。其收书标准较严,提要亦很精详。有光绪二十七年 (1901) 钱塘丁氏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