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嘎仙洞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嘎仙洞嘎仙洞遮掩在大兴安岭深山老林里,是千百年来历代史学家们苦心寻觅的鲜卑族,即创造北魏王朝的鲜卑人发祥地,《魏书》、《北史》所记述的,石壁上刻着“寞祝文”的“先帝旧墟石室”, 正是嘎仙洞。 嘎仙洞“嘎仙”亦作“嘎新”、“嘎珊”等。鄂伦春语音译。一说为满语音译,意为“屯”或“乡村”。大兴安岭北部的一个天然石洞。位于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西北10公里处, 在噶珊山半山腰峭壁上,口向西南。南北长90余米,东西宽约28米, 穹顶最高处达20余米。1980年7月在洞内西侧石壁上,发现北魏太平真君四年癸未岁(443年)七月二十五日石刻。内容为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派遣中书侍郎李敞来此致祭所刻之祝文。全文19行201字,字迹大部清晰可辨。石刻及岩洞大小与《魏书·乌洛侯传》载文基本相符。确证嘎仙洞即拓跋鲜卑先祖的旧墟石室。石室遗迹对于研究我国古代北方民族, 特别是鲜卑族的历史和补证历史文献,均有重要史料价值。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