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噶举派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噶举派中国藏传佛教宗派之一。形成于11世纪。“噶举”是“口授传承”之意。该派注意密法,历代祖师皆以实践瑜伽而得大成就著称。其密法以“大手印”为中心,强调通过修身炼气而进入禅定。此派僧人多穿白色僧服,故汉地俗称“白教”。其支系繁多,最初有达波噶举与响巴噶举两大派,后又分为“四大八小”等分支。在元代曾一度鼎盛,明末始衰,但至今尚传承不绝。该派分布面甚广,历史上对西藏政治经济有过重大影响。 122 噶举派藏传佛教派别之一,俗称白教。分为香巴噶举和塔布噶举两个系统。塔布噶举内部又分出许多支派,有“四大八小”之称。藏传佛教转世制度始于该派中的噶玛噶举派,曾先后建立黑帽系、红帽系等转世系统。黑帽系第五世得银协巴曾被明成祖封为“大宝法王”,后世代沿袭,十世后地位转衰。该派主要学说是月称派中观见,其大印传承,不重文字,重在以证理通达大印的智慧。大印有显有密,各支系中各有偏重。 噶举派藏传佛教派别之一。“噶”,藏语意为“佛语”,“举”,藏语意为“传承”。“噶举”意为“口授传承”。这派僧人穿白色僧裙,遂被称为“白教”。此派特别重视密法的修习,这些密法的修习全靠师长口授,因此他们就特别重视师徒口耳相传的那些密诀,所以这一派就叫噶举派。噶举派有许多支派,其中噶玛噶举派是西藏佛教各派中最早采用活佛转世制度而又传承最久的一派。噶玛噶举派分黑帽系和白帽系,在十六、七世纪,他们曾参加西藏地方势力之间及他们与格鲁派的斗争,对西藏政治、宗教局势产生过影响。 噶举派藏传佛教派别之一。藏语“噶举”意为“口授传承”。因为这一派所注重的密法修习,是通过师傅口耳相传继承下来的,故名“噶举派”。又因为该派僧人穿白色僧衣,故又俗称“白教”。 噶举派喇嘛教教派之一。“噶举”,藏语音译,意为“口授传承”。因注重密宗教义的口传心受, 故称。十一世纪由*玛尔巴创立, 一传*米拉日巴, 再传*塔布拉杰,此一传承称塔布噶举;另一传承由琼波南交创立, 称香巴噶举。以前一传承为盛。此派不注重经文学习, 而以苦修为特色。塔布噶举一系, 曾融合噶当派教义,其下支系众多,分为噶玛、蔡巴、拔戎、帕竹四大支系。其中帕竹和噶玛两支系的上层,都曾受元、明两朝的敕封,帕竹支系还继萨迦派执掌卫藏地方政权。格鲁派(黄教)得势后, 此派力量逐渐削弱, 仅噶玛支系及属于帕竹支系的止贡、主巴、达垅三个分支尚保存一定实力。因此派僧人修持时喜着白布僧裙,俗称“白教”。主要寺院多分布于前藏和康。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