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噶当派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噶当派一译 “甘丹派”,为 “佛语教授” 之意。中国藏传佛教中的主要宗派之一。是后弘期各教派中出现最早的一派。由印度入藏僧人*阿底峡(? —1054)奠基,其门徒*种敦巴(1004—1064)加以巩固,种敦巴弟子朴穹瓦童幢(1031—1106)等发扬光大。该派以阿底峡的《菩提道灯论》为基础,主张综合传承一切大乘佛法,显密并重,强调僧人必须循序渐进地修行。密法方面,以传“十六明点修法”为必要。明初*宗喀巴创格鲁派后,形成新噶当派,与格鲁派合为一家。 124 噶当派又译作“噶丹派”。藏传佛教派别之一。“噶当”为藏语音译,意为一切佛语(经律论)都是对僧人修行全过程的指导。1042年阿里地区古格首领迎请摩揭陀国上座高僧阿底峡入藏弘法,阿底峡作《菩提道次论》,阐明显密教义不相违背之理和修行应遵循的次第。仲敦巴拜其为师,学到显密各种教法。阿底峡寂后,门徒多依止仲敦巴修行。1056年仲敦巴率众在热振(今西藏林周县)建寺,创立噶当教派。仲敦巴死后,其三大弟子分别传法,又形成教典、教授、教诫三个支派。噶当派教法传播甚广,其他教派均受其影响。15世纪初,宗喀巴主要依其教义创格鲁派,噶当派遂并入格鲁派。故此派亦称旧黄教。 噶当派藏传佛教派别之一。“噶”,藏语意为“佛语”,“当”,藏语意为“教授”、“教诫”,“噶当”意为一切佛语(经律论三藏)都是对僧人修行全过程的教导。这种主张源于印度僧人阿底峡,但噶当派的创始人是阿底峡的弟子仲敦巴。1056年,仲敦巴应邀到当雄地区的热振传教,在那里建立了热振寺,噶当派就以热振寺为根本道场发展起来。噶当派主张显密结合,先学显宗,后学密宗,而且密宗只能传给经过考验的少数有“根器”的人。15世纪初,宗喀巴在噶当派教义基础上创立格鲁派,噶当派寺院都变成了格鲁派寺院,噶当派遂并入格鲁派。 噶当派藏传佛教派别之一。“噶当”意为一切佛语都是对僧人从日常行为到修法成佛全过程的指示和指导。噶当派的创始人是印度僧人阿底峡的大弟子仲敦巴(1005—1064)。1056年初,仲敦巴在当雄地区热振建立了热振寺作为根本道场,后来逐渐形成噶当派。噶当派主张显密结合,先学显宗,后学密宗,而且密宗只能传给经过考验的少数有“根器”的人。15世纪初,宗喀巴在噶当派教义基础上创立格鲁派,噶当派寺院变成了格鲁派寺院,噶当派遂并入格鲁派。 噶当派喇嘛教教派之一。“噶当”,藏语音译,意为“佛语是指导一切僧人修行的诫命”。十一世纪中叶,西藏阿里地区古格王意希沃(智光)迎请印度佛教僧人阿底峡到古格传教,阐明显、密教义不相违背及修行次第等。北宋庆历五年(1045),*仲敦巴专程迎阿底峡到卫藏传教, 并拜他为师。仲敦巴以阿底峡所传教义为基础, 创立此派。嘉祐元年(1056),仲敦巴建热振寺,作为此派第一座寺院。十二、十三世纪时,此派教法传播甚广,其他教派均受其影响。十五世纪初,宗喀巴依此派教义创建格鲁派,亦称“新噶当派”,此派遂与格鲁派合流为一。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