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四夷馆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102 四夷馆亦称四译馆。明初设置的专门翻译机构。明永乐五年(1407)设立,选国子监生习译事,培养通译人才。设少卿为提督,隶翰林院。内分鞑靼 (蒙古)、女真、西番 (西藏)、西天 (印度)、回回、百夷(傣族)、高昌 (维吾尔)、缅甸8馆,后增八百 (掸族)、暹罗2馆。置译字生、通事,翻译文字。宣德元年(1426),兼选官民子弟。弘治七年(1494),增设太常寺卿、少卿各1员为提督,遂改隶太常。清初改名四译馆,省蒙古,女直2馆。乾隆十三年(1748)并入会同馆,合并8馆为西域、百夷2馆,更名“会同四译馆”。四夷馆为中国最早培养翻译人才的外语学校。 四夷馆又作“四译馆”。明清时代专门翻译边疆民族及外国语言文字的机构。 四夷馆亦作“提督四夷馆”。明代所设专门翻译国内少数民族和邻国语言文字的机构。始置于永乐五年(1407)。隶属翰林院, 选国子监生习译事。下设蒙古、女直(女真)、西番(西藏)、西天(印度)、回回、百夷(傣族)、高昌(维吾尔)、缅甸凡八馆。正统六年(1441)增设八百馆。万历七年(1579)增设暹罗馆。以太常寺少卿提举馆事。清初更名为*四译馆。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