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四库全书简明目录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四库全书简明目录

官修丛书目录。《四库全书总目》的简目。二十卷。《简目》由乾隆第六子永瑢领衔总裁,实际上由总纂官纪昀(生平见《四库全书总目》)总其成。在纂修《四库全书》和编撰《四库全书总目》的过程中,由于感觉《总目》卷帙太繁,将来抄刻成书,繙阅颇为不易,即于乾隆三十九年(1774)提出另外编制一个“简明书目”的计划,“俾学者由书目而寻提要,由提要而得全书”。乾隆四十七年(1782)《简目》拟成初稿,后来又随着《四库全书》内容的不断撤换而几经增删。
《四库全书简明目录》除存目不录外,这个只占十分之一篇幅的凝缩品,事实上是具体而微的《总目》。《简目》只载某书若干卷,注某朝某人撰,省去版本注记。内容提要简约不繁,没有《总目》提要那样的大段考订文字,对书的评论观点与《总目》基本一致,但用词不尽相同。分类编排也悉同《总目》。《简目》的目录意义在于较好地解决了《总目》虽然重要却不便翻检的矛盾,达到了既全面又简要地评介我国古籍内容的目录要求。它不仅便于检阅,同时也能节省读者许多时间,对于期望了解祖国文化遗产一般情况的读者,能够起到“知类通方”的作用,还能鼓励读者去找原著阅读。在《四库全书》问世后的相当长时期内,《简目》成为“学者必携之书”。鲁迅先生曾给一位学习古典文学的大学生开列过一份十二种应读古籍的书目,其中就有这部书,并指出它“其实是现有较好的书籍之批评,但须注意其批评是‘钦定’的”。
《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初稿写成后,先被四库馆臣赵怀玉录出副本,于乾隆四十九年(1784)在杭州刊板初印,简称赵刻本或杭刻本。赵刻本《简目》反映的是乾隆四十七年时《四库全书》的收书情况,因此与乾隆五十四年(1789)修定刊成的《总目》收书出入较大。比如乾隆五十三年(1788)撤毁的明李清《诸史异同论》、清周亮工《读画录》、清潘柽章《国史考异》等十一种书籍,在迟出的《总目》中已完全不见痕迹,而在赵刻本《简目》中仍保留着。而《总目》新增的几十种书,赵刻本《简目》却没有。赵刻本《简目》虽出自初稿,但流传诸刻属此本系统者颇多,影响不小。《简目》定本后来有广东官刻本,简称粤刻本。粤刻本《简目》的收书情况与《总目》基本一致,比如十一种四库撤毁书除《国史考异》外,其他十种都删掉了。此外,粤刻本《简目》和《总目》还有些稍微不同的地方,比如《增补武林旧事》一书,《总目》收入存目。《别本周易本义》一书,《总目》与《周易本义》并列一目。《钦定诗经乐谱全书》和《钦定乐律正俗》两书,《总目》合为一目。还有在卷数著录上也稍有些差异,比如《明史》三百三十二卷目录四卷,《总目》著录为三百三十六卷。《钦定石峰堡纪略》二十一卷,《总目》著录为二十卷。1957年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用粤刻本点校重印,把赵刻本保存的撤毁书录十种补录于后。1963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又据以重印。

四库全书简明目录

(清)永瑢等著,20卷。清乾隆因《四库全书总目》卷帙浩繁,翻阅不便,乃命另编此书。除四库存目著录之书一概不收外,其余据文渊阁所藏四库全书,收书3400余种,提要从简,只著录书名、卷数、作者、内容提要。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出版标点本,附书名、著者索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据此重印,32开964页。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8:4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