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四维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040 四维指维系国家兴亡的四种道德纲纪。语出《管子·牧民》“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四耻”。礼指贵族等级制度的社会和伦理规范;义指思想行为符合仁、义、礼、智四种道德标准;廉指清正纯洁、节俭不贪;耻指言行过失引起的羞辱惭愧之情。维,结构的大绳,象征着使国家稳固的力量。“四维张,国令行”,“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管子·牧民》)。是治国的四纲。顾炎武认为“礼义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日知录·廉耻》)。 四维即礼、义、廉、耻。《管子·牧民》:“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明清之际的顾炎武说:“礼义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日知录·廉耻》) 四维管仲学派用语。指礼、义、廉、耻四个道德范畴。语出《管子·牧民》:“国有四维。……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认为礼、义、廉、耻是国家赖以存在的四大纲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倾可正也,危可安也,覆可起也,灭不可复错也。”强调“守国之度,在饰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牧民》中还对礼义廉耻做了具体说明:“礼不逾节,则上位安。不自进,则民无巧诈。不蔽恶,则行自全(正)。不从枉,则邪事不生。”《鹖冠子·道端》:“与天与地,建立四维,以辅国政。”陆佃注:“礼、义、廉、耻,谓之四维。”《北史·隋纪下论》:“淫荒无度,法令滋彰,教绝四维,刑参五虐。”明清之际的顾炎武说:“礼义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日知录·廉耻》)王闿运《上征赋》:“嗟四维之陵迟,盖上教之夫礼。”在民国时代,地主买办阶级亦标榜礼义廉耻,将其规定为政治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维维系国家之生死存亡的四条要素。语见《管子·牧民》:“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又曰:“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四维张,则君令行”;“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