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因人制宜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因人制宜根据病人年龄、性别、体质、生活习惯等不同特点,来考虑治疗、用药的原则。不同年龄的人在生理、病理状态等方面,均有所区别,故治疗用药也应有所不同。老年人生理机能减退,精气血津液偏于不足,患病多为虚证,治疗时多用补法,虽是虚实夹杂或有实邪,而攻邪也要慎重,用药量应比青壮年较轻。小儿生机旺盛,但其脏腑娇嫩,易寒易热,易实易虚,病情变化较快,故治小儿病,忌投峻攻,少用补益,药量宜轻。明代吴又可《瘟疫论·老少异治论》说:“凡年高之人,最忌剥削。设投承气,以一当十;设用参术,十不抵一。盖老年荣卫枯涩,几微元气易耗而难复也,不比少年气血生机其捷,其气勃然,但得邪气一除,正气随复。所以老年慎泻,少年慎补,何况误用也。”男女性别不同,各有其生理特点。妇女有经、带、胎、产的情况,治疗用药应加以考虑。如在孕期,对峻下、破血、滑利、走窜伤胎或有毒药物,均当禁用慎用。产后应考虑气血不足及恶露等情况等。体质有寒热、强弱之偏,若阳热体质,应慎用温热药;若阴寒体质则应慎用寒凉药。体质偏弱者,慎用攻下药。《素问·五常政大论》说:“能毒者以厚药,不能毒者以薄药”,就指出体质不同,用药应有区别。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