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国民收入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国民收入guomin shouru

亦称“社会净产值”。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新创造的价值总和。包括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的个人收入(v)和社会纯收入(m),即企业利润、税金等。国民收入的实物表现为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当年新创造出来的那部分社会产品,由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构成。创造国民收入的物质生产部门,有农业、工业、建筑业和作为生产过程在流通过程内继续的运输业、邮电业以及商业等。
国民收入可用生产法计算,等于国民经济总产值扣除生产过程中物质资料消耗的价值,亦即各物质生产部门净产值的总和;或用分配法计算,等于各项初次分配收入的总和。在我国,为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的收入(工资、社员和劳动者收入)及生产单位的社会纯收入(利润、税金、利息等)的总和。
资本主义国家也计算国民收入指标。依据资产阶级经济理论,认为所有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的活动都是生产劳动,因而,国民收入是一国常住居民在全年一切经济活动中从劳动、资本、土地所取得的各种所谓生产要素收入(工资、利润、利息、租金等)的总和;或等于从所计算的国民生产净值中减去各项间接税(货物税、商品销售税、娱乐税等),再加上政府给予企业的津贴。这样计得的国民收入,包含许多重复的再分配收入,比只按物质生产部门新创造的价值所计算的数字大得多。所以,资本主义国家统计中的国民收入有极大的虚伪性和欺骗性。

国民收入

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创造的新价值总和。从价值形式上看,等于社会总产品价值减去同期内所消耗掉的生产资料价值。从物质形态看,它等于一国在一定时期所生产的社会总产品扣除用来补偿已经消耗掉的生产资料后剩下的物质产品。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

国民收入

是社会的最终产品价值中新创造出来的那一部分价值。社会的最终产品价值包括新创造出来的价值和固定资产消耗的价值,其中扣除固定资产消耗 (折旧值) 之后,就是社会净产值。社会净产值,即新创造的价值,等于国民收入。


国民收入

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SNA) 中,国民收入 (NI) 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净产值。它不仅包括物质生产部门,还包括非物质生产部门。在实际计划中它等于国民生产总值扣除折旧和间接税、加上政府津贴的价值。他们认为,国民收入的构成,可以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来分析。从供给方面看,国民收入是一定时期内各生产要素所 “创造” 或 “应得” 的收入 (工资、利息、地租、利润)的 “总和”,它除一部分用于消费外,另一部分用于储蓄。从需求方面看,一国的国民收入在一定时期内是对消费品需求和对投资需求的 “总和”,即消费和投资的总和。国民收入的水平反映了社会生产与就业水平,宏观经济理论研究的一个中心问题就是国民收入水平的决定问题。显然,这既可以从储蓄和投资的变动入手来改变,也可以从消费与投资的变动入手来改变。这两种方法的结果是一致的。
在我国,国民收入则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物质生产部门在当年新创造的价值总量。它是指社会总产值中V+m部分,故也可称为净产值。从实物形态来看,是社会总产品中扣除用于补偿已消耗掉的生产资料以后余下来的那部分社会产品,即全部消费资料和用于扩大再生产和增加储备的那一部分生产资料的总和。国民收入的计算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生产法,即按国民收入的形成过程来计算国民收入总量。它等于各物质生产部门的总产值即社会总产值减去各物质生产部门的物质消耗即生产资料转移价值之差,用公式表示为: 国民收入=社会总产值-中间消耗-折旧;第二种是分配法,即按国民收入的分配要素计算国民收入总量。它等于劳动者从物质生产部门直接取得的劳动收入、各物质生产部门的利润和上交税金,再加上利息和其他支出的总和。用公式表示为: 国民收入=工资+职工福利基金+利润+税金+利息。目前,我国较多使用生产法来计算国民收入。
由于我国的国民收入是扣除生产资料转移价值以后的净产值,因此,它一般按现行价格计算,但在计算增长速度时,也常按可比价格核算。由于国民收入和社会总产值一样不包括非物质生产部门所提供的劳务价值,因此,也不能全面反映出宏观经济活动的总成果。

国民收入

在社会总产品中包括国民收入。国民收入是由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在新生产过程中创造的,它在物质形态上是扣除了一年内在生产过程中已经消耗掉的生产资料后的那一部分社会总产品,这部分总产品就是劳动者在一年内又重新生产的全部消费资料和用于扩大再生产、增加储备的那一部分生产资料。国民收入在价值形态上是在一年内由活劳动所创造的新价值。在总产品的价值中,扣除掉一年内消耗掉的生产资料价值之后,余下的那部分价值就是当年创造的新价值,即国民收入,也就是v+m。
国民收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物质生产劳动者在为自己的劳动时间内创造的,这部分国民收入是物质生产领域(包括物质生产过程在流通领域里继续的部分)的劳动者消费资金的来源,用来满足和提高这部分劳动者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另一部分是物质生产者在为社会的劳动时间内创造的,这一部分国民收入中的消费资料用来满足和提高非物质生产领域劳动者及社会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有相当大的部分是生产资料,用来增加积累,进行扩大再生产,以及建立保证使扩大再生产能够得到顺利进行的社会储备和社会保证基金; 还必须有一部分用于国家管理及发展教育、科技和文化体育事业。
增加国民收入的途径有三条: (1)增加生产中的劳动量,主要是投入生产中的劳动者人数的增加,并使每个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都能生产出应该生产出的产品数量及创造出应有的新价值。由于我国人力资源比较丰富,这条增加国民收入的途径仍然有着现实意义。(2)提高劳动生产率。在生产过程中,采用新技术,提高劳动者的技术水平,改善经营管理,改进劳动组织、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等,这样可以提高劳动者的生产能力,能在相同时间内生产出更多的产品,从而也就能创造出更多以实物形态和按可比价格计算的国民收入。提高劳动生产率,应是增加国民收入的主要途径。只有提高劳动生产率,才能使每个居民平均占有的物质财富得以增加。(3)节约使用固定资金和流动资金。在社会总产品一定的情况下,节约使用固定资金和流动资金,就意味着社会总产品中的国民收入部分得到增加。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2: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