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国际劳动节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国际劳动节guoji laodongjie5月1日是国际劳动节。是工人、农民、教师、售货员等劳动人民的节日。1886年5月1日,美国芝加哥工人举行大罢工,要求实现八小时工作制,经过流血斗争,最后取得胜利。1889年,决定把5月1日定为国际劳动节。这是全世界劳动人民的节日。 国际劳动节亦称“五一国际劳动节”、“劳动节”。全世界劳动人民团结战斗的光辉节日。起源于1886年5月1日,美国各地爆发的总同盟大罢工。要求实现1886年第一国际日内瓦会议提出的8小时工作制。早在1882年、1883年和1884年9月的第一个星期一,美国工人就在劳工团体的组织下走上街头,进行游行示威,争取8小时工作制。1884年10月7日,美国和加拿大的八大工会在芝加哥举行会议,决定1886年5月1日为争取实行工人8小时工作制示威游行的日子。5月1日这天,大约有35万工人参加了罢工斗争。工人们英勇不屈的斗争,终于迫使资本家接受了工人的要求,获得了8小时工作制的权利。这场斗争取得了当时法国、荷兰、俄国、意大利、西班牙和英国等国家的工人们的支持。1889年7月,在巴黎召开的第二国际成立大会上,通过决议把每年的5月1日定为国际劳动节。1890年5月1日欧美各国许多城市的工人举行了巨大示威运动。从此以后,各国工人每年在这个节日都举行示威纪念。中国工人阶级第一次大规模纪念国际劳动节,是在1920年,当时北京、上海、广州、九江、唐山等地都举行了群众集会和示威游行。解放后,劳动节成为法定纪念日,全国放假1天。 国际劳动节1866年第一国际日内瓦会议提出8小时工作制的口号。1886年5月1日美国芝加哥等地20万工人罢工,要求实现8小时工作制,最后取得胜利。1889年7月第二国际通过《关于五一国际示威的决议》,号召各国劳动人民于1890年5月1日举行国际性游行示威争取8小时工作制。此后,每年5月1日成为国际无产阶级团结斗争的传统节日。中国于1920年在北京、上海等地第1次举行纪念“五一”节的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规定5月1日为劳动节,放假1日。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